財政司司長宣布調高利得稅一點五個百分點,公司利得稅率會增至百分之十七點五,估計政府全年可增加收入三十五億元。他指出,調整後利得稅率仍低於新加坡,也低於本港八十年代高峯期的百分之十八點五,相信不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商業中心的吸引力。中小企認為加幅過高。 記者:尹彥超、周燕芬、丘倩瑜、蔡家儀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今次調高利得稅分兩類,法團業務利得稅率增至百分之十七點五,○三至○四年度起實施,法團以外業務的利得稅率則由百分之十五調高至百分之十六,在兩年內分兩期實施,與薪俸稅標準稅率同步。
法團是指在公司註冊處登記的公司,非法團是指沒有註冊為公司的獨資或合夥形式經營者。本報以上市市值最高的十大藍籌股計算,它們在○一年度合共繳納本地利得稅一百億元,若其盈利水平不變,調高利得稅會令他們多付一億元,稅款增幅百分之一(表一)。
梁錦松指出,利得稅率長期處於低水平,相關的豁免優惠亦不少,例如不徵收資產增值稅及股息稅,故調高利得稅應不會影響競爭力。他又認為不應單以稅項衡量競爭力,亦要視乎營商環境,「內地利得稅率高於香港,但到內地投資的外商逐年增加。」
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表示,以前香港曾減過利得稅,現時增加利得稅一點五個百分點是可以接受。新鴻基地產主席郭炳湘亦對預算案表示歡迎,增加利得稅後本港稅率仍低於亞洲不少地區,因此不會影響經濟復甦。會德豐集團主席吳光正認為,預算案已平衡各階層利益,相信可阻止通縮惡化。
香港總商會主席鄭維志表示,本來希望利得稅可增加少於一點五個百分點,因為盈利可用於投資及創造就業,協助復甦經濟,但亦明白政府在財赤問題下的難處,故對昨日的預算案表示支持。不過,他期望政府承諾逐步調低利得稅,這有助香港的國際形象。
不過,中國銀行香港總裁劉金寶指出,調高利得率並無分期執行,可能加重商界負擔,但若屬一次加稅後維持穩定,則對香港低稅制及稅負可預測等優勢損害不大。
工業總會主席羅仲榮雖然認為利得稅加幅可以接受,但警告若再調高,會削弱香港的低稅優勢,影響吸引新投資能力。中小型企業商會會長陳國威則對調高利得稅表示失望,指加幅較預期為高,「雖然財赤下肩負社會義務,增加些少稅冇問題,但百分之一點五對中小企已帶來實際影響。」他希望政府能先落實節流措施。
會計界方面,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王尹巧儀表示,雖然利得稅加幅較薪俸稅高,但增收的三十五億元稅款較薪俸稅增收的六十八億元少,會令人覺得不公平。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高級經理何潤恒對利得稅增幅有點意外,他指新加坡計劃在○五年將利得稅率調低至百分二十,再加上當地給予外商的稅務優惠,香港的優勢將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