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2001年借郝海東之口向米路發炮,結果獲得了雙贏。那一次,足協與郝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係。
但這一次,郝將矛頭直指足協,「根本沒人懂足球」、「想撈政治資本」、「暗箱操作」、「足協改革了官員上哪掙錢去」等激烈的言辭,每一句都戳中足協的要害,甚至影射到整個中國官場。所以,足協官員的氣急敗壞可想而知。就在郝的「導彈」試射的第二天,足協專職副主席閻世鐸急召郝進京,要求郝「將事情解釋清楚」。兩人見面的情況,內地媒體再一次使用了「一笑泯恩仇」的用語,而郝也急向媒體發表聲明,說他那番話,是《球報》「別有用心的惡意炒作」,他是無辜的。結果,《球隊》也急忙反攻,聲稱自己擁有採訪錄音帶和筆錄,「必要時將向社會公開」,中國足壇又熱鬧起來。
有評論家分析,這第二次郝核危機的出台,有兩種可能:1、還是足協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果,因為「中超聯賽」即將啓動,足協面臨着一個權力再分配的問題,所以,可能有人又借郝來「逼宮」;2、郝因年齡和體能問題,落選國家隊,所以,他在「炮轟」中說足協沒人懂足球,便是在為自己鳴不平。
旁觀者迷,當局者清。國際關係也好國內風雲也好,「利益」就是一塊試金石,讓所有迷陣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