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各油公司每次加價時都聲稱是由於燃油進口價格上升,但據港府的統計顯示,過去兩年本港無鉛汽油的零售價加價幅度一直高於進口油價,以今年一月為例,入口價與一年前大致相同,但零售價每公升卻比一年前高出一角六仙,有議員批評,油公司加價快,減價慢,必須向港府作出交代。
據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提交立法會的油價統計資料,今年一月油公司進口無鉛汽油的價格上升至每公升一元九角一仙,與○一年初進口價水平一致,但另一方面,今年一月份無鉛汽油的平均零售價上升至每公升十元八角,則比○一年初的每公升零售價十元六角四仙,貴了一角六仙,顯示過去兩年無鉛汽油的零售價加幅比進口價格的升幅高。
而在超低含硫量柴油方面,去年十一月的進口價大幅下跌至每公升一元六角二仙,比十月跌了一角三仙,但在去年十一及十二月,油公司的柴油零售價一直未有相應減價,到今年一月進口價上升,油公司卻即時加價。
蜆殼油公司發言人昨接受查詢時表示,由於未有掌握港府的統計資料,暫未能作出評論。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認為,油公司應交代更多資料,解釋為何現時汽油入口價與○一年初一樣,但現時汽油零售價卻比○一年初的零售價高,而且據他所知,各油公司過去兩年來的經營成本已因精簡人手及通縮而有下降,實在令人質疑油公司是否加價快、減價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