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董潮再現

倒董潮再現

時事評論員 吳志森

日前,英文報章《南華早報》社論主張董特首「升上神枱」做香港黨委書記,專職與北京溝通,向國際推銷香港。並退位讓賢,找一位市長做營運總裁,負責香港日常工作,向常持懷疑論的市民解說政府施政。社論的提議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立論嚴肅認真,不似怪論。據悉,社論刊出前經編採部高層認可,《南早》亦公開承認,社論就是報社的立場,因此亦排除了是「失控」之作。
《南早》在本地普羅市民沒有多大影響力,但其深厚的根基,早就成為外國人了解香港實況的主要媒體,其言論亦在國際社會上對香港問題產生「議題設定」的關鍵作用。
其實,《南早》的主張一點也不新鮮。在香港不同圈子,包括政商人士和知識分子中間,早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流傳着:董特首做到第二任的一半任期,會以健康理由退下來。傳聞是「良好主觀願望」,沒有多少客觀的事實根據。互聯網上流傳不少倒董黑色笑話,言詞抵死,極盡挖苦揶揄之能事,但鮮有見諸報章,也從沒有以社論正式提出來。
政治充滿各種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董特首會否半途退下,誰也不能說得準。董做了一任五年,香港經濟一蹶不振,民怨四起,但董卻能毫無阻力順利連任,是江澤民力挺的結果。中央政府換屆,江仍掌握軍權的機會極大,但角色已變,董先生面對的是新班子的新風格,新老闆是否仍會對他寵愛有加,舊老闆是否仍會對他處處維護,充滿不可預測的變數。

拖拉作風絲毫未改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的:中央成立了挺董辦公室,但所有要員都不願當辦公室主任,因為會做得很累,甚至會累死人。朱鎔基總理曾公開說過,中國從英國人手裏收回香港,如果搞不好,不只是香港的責任,中央亦有責任。「香港回歸祖國在我們手裏搞壞了,我們豈不成了民族罪人?」已是嚴厲警告,朱總訪港後回京,香港情況未有好轉,特別是董的領導風格仍是執迷不悟,惹怒了本地各階層,挺董也有點挺不住了。
特別令人惱火的,是在公務員減薪的問題上,由董特首親自拍板的零三三方案,雖然暫息公務員的不滿,但卻掀起各階層分階段加稅減開支的要求,對解決財赤無疑是雪上加霜。政府官員不斷把財赤問題描繪得十萬火急,嚴峻非常,但在公務員減薪的問題上卻如蝸牛上樹,拖拖拉拉,毫無魄力的施政作風絲毫未改。
據了解,中央派人到四處收風,從未間斷,對香港民情瞭如指掌。《南華早報》的社論雖然未必代表中央對董先生已有所定性,但起碼反映香港某個有影響力政經圈子,由不滿董建華的施政,而化為具體主張。倒董浪潮由郭鶴年手中的《南華早報》掀起,卻有點令人意想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