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明天便會公布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了。這份預算案可以說是香港近幾年來最重要的一份預算案,亦可能引起全球經濟分析家及信貸評級機構的極度關注。因香港正值經濟艱難期,財赤龐大,如果特區政府不能盡快找出一個令大家信服的方案去改善財赤,必會引起香港另一次的信心危機,對香港的經濟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就着這個極為嚴峻的問題,一向敢言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最近亦發表過一些言論,認為財赤不改善會引起「利率震動」,對聯繫滙率亦會造成一定的衝擊。任總裁的這番言論不但令上周港滙市場,特別是遠期美電更出現了一些波瀾,亦挑起了筆者對聯滙的一些看法,希望藉此與大家分析一下在聯滙未除下的一些投資要訣。
首先,筆者肯定了聯繫滙率對香港曾經作出的貢獻。二十多年前,中英會談進展緩慢,港人信心接近崩潰,紛紛湧到超市搶購米糧,港元跌至十元兌一美元低位的情況,要不是聯繫滙率及時產生,加上回歸過渡期大致平穩,令外資及港人亦有興趣在港投資,香港現時的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一定不保,更遑論九十年代初至中期出現的經濟蓬勃期。
但過去二十多年,亞洲區甚至全球的經濟都不斷地在變化,而本港亦已踏入了回歸後的第二個五年,聯滙的歷史責任理應已經圓滿結束,聯滙本身更變成了香港一個沉重的包袱,香港不時為力保聯滙而付出代價。
自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不少亞洲區個別國家的經濟大受打擊,但香港由於受聯滙的限制,不能像亞洲其他國家如台灣、新加坡等以調控滙率及利息來刺激經濟,令香港的經濟復甦比這些國家都來得慢。及後至二○○一年開始,香港面臨經濟衰退,幸好是全球性的,美國的利率亦降至四十年的新低,令香港可以亦步亦趨地追隨美國減息,才令香港可以舒一口氣;相反地,美國的息口一旦回升,而香港的經濟仍未步出衰退的話,由於要穩守聯滙的關係,香港亦會被迫把利息調高,後果真不敢想像。這些便是要死守聯滙而為香港帶來的經濟「代價」了!
筆者要先強調,筆者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長大,在香港受教育及工作,對香港有着一份濃厚的歸屬感,絕對無意做「二流分析員」唱衰香港,但對筆者來說,聯繫滙率便好像一件二十多年前出廠時華麗漂亮的衣服,曾經令香港「發熱發光」,但時移勢易,經過了超過二十多年的改變,這件大衣亦會變得殘舊,落伍及不合身。若香港仍堅持要穿下去,只會顯得衣不稱身,自暴其醜。若港府還有一點自知之明,便應該盡快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把這件二十多年前的「大衣」換掉,不要等到像阿根廷那樣要「外人」把這件「大衣」除掉,對香港經濟打擊必然更大。
如果各位讀者對筆者以上的看法有一定的認同,相信聯滙被廢只是時日問題的話,那麼從現時開始,投資方面便要多加留意以下幾點了。
首先,各位要盡量減持港元投資,相信聯滙一廢,港滙貶值的機會絕對比升值的機會大。若各位讀者手上持有港元存款,又擔心投資其他外幣風險會大,最簡單的便可以轉「揸」美元。現時港元及美元的存款利息相差無幾,令投資者把港元轉為美元的理由更充份。要投資在其他的港元項目,如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等,便要懂得「對沖」港元貶值的風險,除了可以賣出港元及買入美元的遠期外滙合約外,最簡單莫如以這些投資作為抵押,向銀行借入港元。他日一旦港元貶值,投資者的貸款便會同時貶值,彌補了部份的外滙損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