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本港多份報章皆有報道《南華早報》社論請董建華「升上神檯」,筆者一向認為董生是好人一名,故不談這等「大逆不道」的題目。筆者向來很感激董生,查實不少朋友如筆者般,自他上台後開始減少投資港股,並積極部署投資海外,故在過去數年真是「輸」少很多。你們不感謝他,還要他Sitback,真是豈有此理!
筆者反而對另一則新聞更有興趣,便是房屋委員會喊窮,及房委會預期在04/05年度將會用盡儲備,可能出現55億港元赤字!進一步細閱內文,察覺原來房委會至今(02/03年度)仍有高達220億港元淨現金!唉!房委會的管理層真是太太太窩囊!試問環顧香港上市的地產公司,哪一間可如此得天獨厚能夠有220億港元現金?豈非它們全如房委會般在未來數年皆虧損?好像從沒有哪間地產公司會講:「現時只有多少億現金,並在多少年後耗盡」之類的言論!究竟房委會的管理層知不知道220億港元現金有幾多?可以創造多少財富?筆者開始察覺他們真是不食人間煙火。
據聞董生一向跟地產界大亨們相熟,不如先請房委會高層退位讓賢,然後董生請李超人、郭氏兄弟或李四叔等義務代Run房委會!試看經歷了這麼多風浪,他們三人至今仍是亞洲華人首富,可見他們管理地產企業之功力。
至於房委會低層員工當然應繼續留低,炒他們做甚麼?試看房署員工總數由01年的13000多人,減至03年的10700多人,減少了達20%,但薪酬開支僅由58億港元減至54億港元,減幅僅得6%,與員工減幅極不相配。Reason?大家明啦!所以不要裁減低層員工,反正幫助不大,只是門面工夫。奈何、奈何!
今天原先準備跟讀者討論大笨象滙控(005)的業績,可是由於昨晚7時筆者要為有線電視一台主持一個名為「打拼未來」的營商及尋找工作的節目,趕不及研究大笨象的業績,惟有留待明日再談。
這次滙控收購美國HouseholdInternational,是全以發行新股收購,以每股Household可換取2.675股滙控(以在香港上市的滙控計算,而不是美國的ADR),估計滙控要發行大約12.6億股新股,相等於滙控已發行股本的13.5%。由於有這麼大量新股出籠,必定對滙控股價構成壓力,說得準確一點應該是:已經對滙控股價構成壓力。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收購亦為對沖基金製造賺錢機會,以上周五收市價為例,滙控在本港的收市價為83.5港元,Household收市價為27.93美元。由於每股Household可換取2.675股滙控,換句話說,每股Household可取得223.3625港元等值之滙控(2.675×83.5=223.3625元),每股Household為27.93美元,即相等於217.854港元。
由此可見,沽空滙控並長倉Household的理論利潤為每股5.5085港元,在扣除借貸成本及須付滙控股息等開支後,亦有一定利潤,估計不少對沖基金可能已沽空滙控,並吸納Household來賺取差價。正如附圖所示,滙控與Household的走勢原本大致相約,但踏入2月初開始,滙控股價已逐步低於Household,可能是這些對沖盤正在運作所致。時間有限,明日再談這些對沖基金之運作。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