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於後天公布,冠冕堂皇的「財赤」二字,帶來了連串減薪、削減醫療福利及削減窮人綜援的不公平政策,到底在財赤之下,是否真能罔顧民間疾苦?社會上基層一群,昨日把握財政預算案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以請願、集會、論壇等行動,告訴麻木不仁的主事官員:我們深明今天生活艱難,但是你必須讓我們有尊嚴地生活! 記者:蔡建豪
【本報訊】在龐大財政赤字陰霾籠罩下,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後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已難預見會有體恤民情措施出籠,約一百個團體昨日分別於全港各處舉行不同形式的請願活動,當中有長者、身體殘障人士、新移民、失業者及外傭等不同階層代表,盡最後努力期望打動梁錦松使他收回成命。
外傭團體昨晨首先為「財政預算案前的最後控訴天」揭開序幕,約四百名外傭昨晨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愛丁堡廣場,反對港府調低外傭最低工資及向外傭僱主徵稅,請願外傭在遊行期間更手持巨型橫額,上面清清楚楚以中文寫着教人心酸的一句—「讓我們有尊嚴地生活」!亞裔外籍勞工聯席發言人Connie不諱言,在港謀生的外傭已無可避免地,成為本港財赤的代罪羔羊。
在外傭遊行期間的另一邊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等三個社會工作界別團體,於灣仔舉行「財赤與民生: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論壇,出席的學者及社工爭相批評政府在處理財赤問題上,引起社會分化及未符能者多付原則。理大商業學系教授林本利指出,政府有誇大財赤之嫌,在公務員分階段減薪及一刀切削綜援事件上,更足見港府處事偏袒、未有統一準則。
在昨午的城市論壇中,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亦警告,政府忽視下調綜援帶來的社會反效果,更破壞與社工界的夥伴合作關係,可能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價。
整天控訴活動中,最大型的是由民生聯盟發起的「○三年財政預算案民生訴苦大會」,一千四百名市民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其間以三種手勢表達內心訴求,包括(一)張開雙手:代表今次請願的十大要求;(二)緊握拳頭:代表反擊無良政府,以及(三)舉起V字勝利手勢:表示民主必勝;同時高唱反對削福利的歌曲及提出預算案十大訴求,並呼籲市民在周三公布預算案當日,到立法會外作最後抗爭。
代表香港天主教區主教陳日君出席集會的夏其龍神父,昨向全港市民作出保證及承諾,「政府近日好多措施係欠缺公道、違反仁愛,生活喺邊緣人士喪失保障,但係教會會時時企喺弱勢社群一邊。」
除學者及教會外,多個調查均反映,大部份港人根本不贊成透過向窮人開刀來削財赤。學友社及香港青年協會昨日分別發表了財政預算案意見調查結果,學友社的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不應削減醫療及公共福利金,六成人指振興經濟才是最有效解決財赤方法;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則顯示,有八成受訪者沒有信心政府能解決財赤,四成更直言對政府管治信心下降。
在眾多反對聲音下,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昨於社署網頁的「署長隨筆」中,向公眾表達歉意,願意為沒有充份諮詢及游說福利界接納調整綜援,負上全部責任。不過,民生聯盟發言人何喜華直言,若不取消削綜援決定,政府所言皆是空話。
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認為,在艱難的環境中,市民再不能完全倚賴政府,她指逆境不會永遠存在,寄語港人勿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