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聽到老弱者求援的聲音嗎? - 盧峯

蘋論:聽到老弱者求援的聲音嗎? - 盧峯

當看到一群殘疾人士緩緩的走上街頭、當看到一群顫巍巍的老人緩緩的步向政府總部,表達他們對削減綜援的憂慮及不安時,除了心酸以外感到的還是只有心酸。這些可都是社會上最弱勢、最需要幫助的人,偏偏特區政府在處理財赤問題時卻優先向他們開刀,並且申言明年也極有可能繼續削減他們的援助金,以致社會上老弱傷殘的一群也迫得走上街頭,申訴他們的不幸、不安。對這些來自老弱者的失望呼聲、對這些來自老弱者的求援之聲,特區政府還是充耳不聞嗎?

官僚程序凌駕受助人
沒有人認為綜援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沒有人說過綜援金金額是不可調整的。但是正如我們一再強調,綜援金受助人是社會上最無助的人,也是社會上最缺乏資源的人,要削減對他們的援助、要削減他們的資源必須比其他政策更加審慎、更加小心,否則只會令他們面對更大的生活困難、令他們更難融入社會。然而特區政府除了間歇放出試探氣球,指綜援金有下調空間外,根本沒有好好跟受助人、跟一般市民、跟社會團體正面解釋削減綜援金的決定及理據,也沒有提出其他可行方案諮詢各方面的意見,更沒有好好考慮綜援受助人的承受能力,只是在短時間內就決定一刀切大幅削減綜援金超過百分之十一,只是把官僚的程序及意旨凌駕於受助人及社會的整體福祉上。像這樣的決定怎能讓人感到合情合理呢?怎能不讓老弱者感到惴惴不安而走上街頭呢?
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女士昨天表示,她對政府在削減綜援金一事上沒有充份諮詢社會福利界感到遺憾,並願意對此負上責任。她更表示很樂意在未來幾星期跟社會福利團體及綜援受助人會面。

林署長言論惺惺作態
我們不知道林太所謂要對缺乏充份諮詢負上責任是甚麼意思,因為從政府整個決定的過程來看,政府根本無意聽取甚麼意見、根本不打算考慮社福界或受助人的憂慮,林太沒有充份諮詢社福界只是按本子辦事而已,有甚麼遺憾可言呢?至於說未來幾星期會聽取意見更是假惺惺的要命。在大幅減綜援已成定局、在一切已無轉圜的餘地後,林太所謂聽意見除了做做「秀」、除了讓受助人更清楚知道林太及政府高層是主宰他們生活的「話事人」外,還有甚麼好處呢?還有甚麼意思呢?
(圖)昨日有千人上街抗議政府削減綜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