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出現低水,其實很大原因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先行為各藍籌股除淨作出準備,因而先行沽出期指作為對沖的行動。
如果投資者有留意期指的走勢,便會發現3月份期指在2月初時已顯著出現大幅低水的情況,而且更一度跌穿9000點的關口;而截止上周五為止,此情況仍未有改善,當日3月份的期指收市報9024點,比現貨低水98點。
如以傳統智慧分析,期指一旦出現低水,往往是反映出投資者對於後市看淡,而大市亦很有機會跟隨反覆偏軟。但其實在某些情況下,這個想法卻會出現誤差。
無可否認,3月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月份,因為不論外圍或本地的問題都似乎要在本月解決。其中聯合國安理會會否授權美國向伊拉克開戰,相信在今個月內會有最終方案,故波斯灣會否掀起戰幕,3月將會是一個關鍵的時刻。
另外,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後天公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更是本地投資者的焦點所在。因為這份報告能否提出有效紓解財赤的措施,將會直接影響香港的評級。如果香港的評級被貶降,必定會為港元帶來一定的壓力,對股市絕對不是一項利好因素。
最後不得不提的因素,當然是滙豐控股(005)及恒生銀行(011)今日公布的業績,雖然東亞銀行(023)及思捷環球(330)等早在上月已為藍籌股公布業績期揭開了序幕,但由於滙控(005)、長實(001)及和黃(013)等對恒指影響較大的藍籌股要待本月才相繼公布業績,故真正的業績期在本月才進入戲肉。
由於市場不明朗的因素在3月真的多不勝數,故似乎3月期指低水和投資者看淡大市,因而先行沽出期指合約作對沖的行動,又好像真的不謀而合。但是如果投資者再細心觀察,便會發覺期指低水的背後,其實亦蘊藏着另一個玄機──就是各藍籌股派息期會隨着它們公布業績而來,亦即是說,各藍籌股未來會有股價除淨的情況出現,對恒指的表現或多或少會帶來影響。
就以滙控為例,去年的末期息為每股0.29英鎊,亦即約2.26港元。如以滙控每個價位(即$0.25)會對恒指帶來約8點的影響,$2.26的除淨價格便會令恒指出現約72點的變化。同樣地,恒生除淨時亦應會出現相同的情況。雖然恒生對恒指的影響性不及滙控,但由於其過去派送股息亦十分慷慨,故對恒指亦應有影響。
由此可見,期指出現低水,其實很大原因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先行為各藍籌股除淨作出準備,因而先行沽出期指作為對沖的行動。
其實這個情況在過去亦經常發生。好像去年3月份時,期指亦是出現近百點的低水情況,但當滙控等大藍籌股除淨後,期指便回復平水。故此,現在大市的低水情況,並不一定是因為3月份的不明朗因素困擾所造成的。
當然,如果當各藍籌股在除淨後情況仍未有改善,投資者便應小心,尤其是應該留意未平倉合約有否急升。如果這些情況均沒有出現,港股後市其實亦未必太差。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