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上市審查 杜絕劣質企業<br>港交所緊盯5高危公司

收緊上市審查 杜絕劣質企業
港交所緊盯5高危公司

【本報訊】有投資銀行業人士從港交所處得悉,該所正密切注視5家上市公司的狀況,擔心他們有可能在未來3個月出事。這些公司上市只有1到2年。

為免上市公司平均質素進一步惡化,而遭指摘監察不力,港交所上市科自年初起,全面收緊上市申請審查工作。除向今年才代客申請上市的保薦人提問連串辛辣必答題、要求他們提供全面深入的盡職審查,證明公司適合上市的理據及資料外,並對去年已遞交上市申請者,追加大量查詢,旨在迫使保薦人,自行過濾劣質公司。

資金迅速耗盡者成目標
投資銀行界正紛紛私下猜測,誰是交易所眼中高危一族。他們估計,一些上市後資金迅速耗盡,現金收入及業務卻快速收縮的公司,可能就是港交所的注視目標。
鑑於近年問題企業不斷出現,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早於1月份交易所期刊中指出,要防止表現差劣公司充斥市場,就需要金融中介機構,進行更深入的盡職審查和核證,尤須提升所有參與「保質工作」的一眾專業顧問(保薦人、財務顧問、申報會計師、法律顧問、估值師/估價師)水平。該所正檢討相關上市規則,冀能釐清涉及各方的角色、責任和預期的表現水平。不過,在修訂細則公開諮詢前,上市科即先行透過答問形式進行試驗。

辛辣必答題 迫知難而退
不過,有投資銀行界人士說,上市科對正在處理個案提出的新問題,不少屬於雞毛蒜皮,目的在拖延時間,由於查證需時,很多公司被迫重新核數,個別更會因錯失時機,無法捲土重來。他們說,這原是保薦人自覺對一些質素太差客戶採取的謝客招數,現為交易所套用,雖有助減低新上市公司出事比率,卻可能殺錯良民。
他們指出,部份新設必答題,屬於合理可行,如申明保薦人與公司之間的關係、申請上市公司須出示獨立證明,以及保薦人須提供保薦工作隊伍成員資料等,但部份卻難以提出具體證明,除非保薦人為做生意,將責任全部攬上身,否則難過上市科一關。業界正互相觀望,同行怎樣提供能令交易所滿意的答案,作為自己過關參考。他們預期,未來一段時間,新上市公司數目會驟減,上市費用則會因保薦人所承擔的責任和查證工作增加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