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人士心聲

遊行人士心聲

仗義支持
責政府詐聾 不理會窮人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組織幹事張韻琪是弱勢社群隊伍中的支持者,她認為:「政府施政前都要顧及各項政策所帶嚟嘅社會後果,財赤唔應該只係由窮人承擔。」如今政策導致民不聊生,反而得不償失。她呼籲政府不要只顧商界及財團的利益,「𠵱家政府對窮人聲音都唔聽。」
遊行隊伍中有一批來自理工大學社工系的學生,其中楊同學認為:「有傳媒報道領取綜援人士好大使,呢啲都係冰山一角嘅害群之馬。其實綜援金對好多人都係生活基本需要,都冇多餘嘅奢侈品、消費品,唔應該跟通縮比例削減。」

失業家庭
「政府要迫人返大陸?」
「一日三餐都係腐乳、白粥、鹹魚、青菜,我哋已經食咗幾年。」三十四歲的張素蓉帶着三名分別只有一歲、四歲和十歲的女兒前往請願。她的丈夫以前任職地盤,後來失業,本來正值四十七歲的壯年,但搵工時卻被指是年紀太大,多番求職也碰釘,故已賦閒在家多年,現時一家五口靠萬多元的綜援金生活。
張素蓉表示,要靠政府綜援實在迫於無奈,「食政府飯,惟有做住乞兒先。」對於被削綜援,她憤而表示:「搞到啲窮人食飯都艱難。」

傷殘人士
工作不安定 削綜援更慘
三十九歲的羅偉祥自幼因病癱瘓,昨與其他傷殘人士一同坐輪椅出席集會。「我哋平時已經唔多敢應酬,再減真係好唔掂。」羅偉祥每月有兩千七百五十元傷殘綜援,但車費已花近千元。他指日常所需的復康用品如棉花、尿喉、咕臣等,並未因通縮而減價。
「唔好以為我哋出唔到聲就喺度欺壓我哋。」任職會計師行的失聽人士梁小姐,用手語透過繙譯參與遊行。梁小姐靠每月千多元傷殘津貼加上工作收入供養父母,公司兩年前停發雙糧,又減薪百分之八,工作朝不保夕又被削綜援,對生活倍感彷徨。

獨居老人
每日用20元 再慳怎麼過
「幾十歲人,呢度痛,嗰度痛,睇醫生每個月都要兩次啦!」七十八歲的謝婆婆無依無靠,老來倚賴政府的支援,卻成為政府開刀的對象。謝婆婆對政府增加醫療收費,又要削減各綜援津貼感到百般無奈,「𠵱家每日使二十蚊食兩餐,如果真係要減,惟有食多兩日粥。」謝婆婆表示,現時已樣樣慳得就慳,連食油也捨不得多用,而魚、肉等更是奢侈的食物,只會在初一、十五過時過節時才會購買。謝婆婆連番慨歎:「以後生活都唔知點過。」

外籍家傭
財赤要減薪 無辜變罪人
政府宣布四月起調低外傭最低月薪四百元,對不少外傭構成沉重的財政壓力,來港近四年、將於年底約滿的印尼傭工Suntari坦言,每個月原本花在香港的消費千多元,減薪後花費將會大幅減少,她並擔心僱主在四月後,會聘請一名較低工資的員工取代她,令她終日活在惶恐之中。
參加外傭遊行的Suntari怒斥港府把外傭視作經濟危機中的罪人,要她們共同承擔財赤苦果,實在非常不公。她透露,不少印傭現時月薪只得一千八百元,日後若再遭減薪,根本無法在港生活。她又謂,連她的僱主也替她們不值,不明何以港府要向低薪者埋手。

《失業家庭》潘張素蓉揹着幼女請願,強調拿失業綜援是迫於無奈。

《傷殘人士》羅偉祥強調復康用品價格無跟通縮下調,政府因通縮削綜援實不合理。

《獨居老人》謝婆婆倚靠綜援過活,每減一元都對她帶來大影響。

《外籍家傭》在港工作近四年的印傭Suntari擔心,在港府調低外傭最低工資後會遭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