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電訊盈科宣布為旗下企業恒通(Reach,即前HKTI)大撇帳,並表明對國際海纜業務前景並不樂觀,令人關注這個行業的前景。Reach曾佔香港對外電訊市場100%,但據其向電訊管理局提交的文件,Reach的市場佔有率已低於25%,可見市場變化之快!
在科網股全盛期,多家大小電訊公司,如WorldCom、GlobalCrossing、Level3和360Networks等,透過市場集資建立電訊海纜。
當時市場對海纜需求大增,但價格卻極速下降,早已為供過於求敲響警號。及後泡沫爆破,國際大型海纜商無力償還建纜的借貸,紛紛破產,資產賤價出售,雖然需求仍然強勁,但供求失衡令價格跌勢難止。
據電訊管理局的數字指出,香港對外電訊使用量在兩年間增加了14倍,但設施容量卻過剩。在2000年9月,電纜使用率(已使用容量除以已裝備容量)是54%、衞星使用率是81%;到2002年9月,電纜使用率降至14%,衞星則跌至72%。據Reach提供的資料,海纜價格下跌之勢十分驚人(見圖)!
筆者擔心,假如Reach不幸步上那些破產國際電訊商的後塵,對香港的衝擊不容低估。須知在香港市場中,Reach的地位仍不能忽視,仍掌握不少大型通訊客戶,公司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導致對客戶服務受影響?雖然筆者相信這個可能性不高,但風險仍然存在,值得政府和業界作風險評估──因為香港作為對外通訊樞紐,實在承擔不了這風險!
上周文末提及有關規管互聯網收費電視的問題,引來力倡此議的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的電郵。他重申(已在報章說了很多遍)網上電視服務:「實質上與其他的互聯網內容供應商無異,必須受到《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規管。此外,香港寬頻亦會自願遵守有關的業務守則,確保節目質素符合大眾要求。」
筆者同意,現行廣播條例的確毋須網上廣播商領牌,但此乃數年前政府的決定,現時正是檢討時候。
假如大家認同網上廣播技術已趨成熟,足可媲美傳統電視服務的話,從原則和市場性質來看,網上廣播商規管理應與現行廣播營運商(如無線廣播?亞洲電視?有線電視)一視同仁,採用技術中立的同一架構規管,情況等於提供互聯網電話和傳統電話服務發牌一樣。
事實上,現行電視牌照中,有關市場規管、市場壟斷、節目製作指引及較《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嚴謹的內容規管,也有需要涵蓋網上廣播商,除非政府和公眾均接受「網上廣播」仍是「受保護動物」而免受監管,否則一個政策持雙重標準,實在說不過去。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