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腸粉、油炸鬼,亦可做得精緻。
用白果腐竹瑤柱珍珠米煲的白粥、剛捲好灑上蝦米葱花澆上熟油及頂級豉油的腸粉、熱騰騰撕開冒着煙酥脆的油炸鬼——是的,可以很名貴。
不過,大牌檔粗俗食品,還原它的風味,也是街頭文化。新鮮的腸粉和油炸鬼分開吃,各有吸引,但有一款「炸兩」。你點這個,同時吃到兩樣東西而只需付一份錢。基本上是腸粉裹着半條半死不活的隔夜油炸鬼,足令腸粉降格。好處是不浪費,油炸鬼的遺憾已被一層熱的粉皮遮掩,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才怪,新鮮出鍋的油炸鬼永遠不會沮喪地歸入炸兩行列的,它們都驕傲獨立,自成一國。
炸兩不失為谷底反彈另尋出路一線生機的美食。據說日軍侵華廣州淪陷期間,一家茶居的點心師傅,為應付物資短缺,亦為貧窮顧客荷包着想而創製出來——這也是中國人「活着」的智慧。
閱報,西安有家飯莊倒閉了,因曾接三十四萬元擺一桌滿漢全席,招來滿城風雨口誅筆伐。老闆深感內地社會保守封閉,計劃來港開新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以為香港生意易做嗎?在一個人人吃炸兩的時勢,這種高調的奢華浪費難道不犯眾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