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變成「食肉獸」。資料顯示,港人在過去四十年的食肉量大增十倍,由一九六○年每人每年吃肉八公斤,激增至二○○○年的九十公斤。有癌症醫生指出,港人所患的癌症種類在近年有所改變,肺癌及乳癌已取代過去的胃癌及食道癌,成為港人的「癌病殺手」,相信是與吃肉量大增的飲食習慣有關。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主任傅惠霖醫生,昨日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香港)的記者會上表示,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港人的飲食習慣在過去四十年大有不同,每人每年的吃肉量大增,但吃菜量只上升近一倍;吃米飯的份量更下降六成,由一九六○年的一百二十公斤,跌至二○○○年的五十公斤。
他又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本港愈來愈多人患上癌症,新症數目每年遞增百分之一至二,單在二○○○年已有二萬一千宗癌症新症。
同時在二○○○年,男性最常患的癌症新症種類,依次是肺癌、肝癌、結腸癌、鼻咽癌及直腸癌;女性則是乳癌、肺癌、結腸癌、直腸癌及子宮頸癌,情況與西方國家相若。其中乳癌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不少三、四十歲的婦女會患上乳癌,較以往的五、六十歲才發病為早。
傅惠霖續稱,本港二十年前最常見的癌症是胃癌、食道癌及膀胱癌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衞生環境較差所致。而本港現時患癌的情況與西方國家愈來愈相似,同時港人的飲食習慣愈趨西化,因此相信患癌情況改變與飲食習慣有關連。他建議市民改善飲食習慣,同時少沾煙酒及多做運動,減低患癌的風險。中文大學理學院食物及營養科學課程副教授GeorgiaGuldan亦建議市民每日吃兩份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