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005)及恒生銀行(011)兩大集團將於明天派發全年成績表,市場普遍樂觀,其非利息收入增長幅度及壞帳撥備多寡將仍是重要焦點所在。一直以來,滙控是絕大部份ELN/ELI投資者的熱門之選,滙控佔恒指成份股近30%,比重最高,受到外圍因素影響的機會相對較大,加上Household收購交易落實可能對股價帶來潛在沽壓等,故此近期已有不少投資者將焦點轉移至另一熱門銀行股恒生,其受歡迎程度也毫不遜色。
事實上,恒生在本地業務的表現進取,發展非利息業務的成績有目共睹,投資產品的銷售量持續增長,對業績帶來實質支持。由於其業務大多集中在本地,毋須像滙控般要承受環球性風險,股價自然較穩定。此外,即使投資ELI而最終接收股票,恒生派發近6厘的股息也較同行高,實在是不俗的中長線投資選擇。
聽聞有部份投資者希望以81至82元左右(即參考價96%約在78元)買入恒生ELI,一直等待股價下調,結果遲遲未能成功購入。筆者以往提及,投資ELI必須有購入掛鈎正股的心理準備,因此,訂立一個作為中長線投資的目標入市價,實在無可厚非。
可是,翻查恒生過去52周的收市價,最低位也只是81.75元,加上市場憧憬此股有機會在明日派發特別股息,投資者實在不用將參考價訂得過於保守,以致錯失入市機會。
倘若投資者預期恒生股價在未來數月將維持窄幅上落,作為收息之選,他們應選擇恒生正股還是相關的ELI?首先要留意,倘若正股除息日落在ELI投資期內,預期股息將會在ELI回報率中反映出來,因此投資者也可間接地收取股息。讓我們透過右表實例來作簡單比較,假設投資者現時打算投資10萬元,以下數據是根據本年2月28日的ELI條款計算見圖:
為加深投資者對ELI的了解,並認識目前牛皮市況的投資對策,筆者誠邀大家參加於3月12日黃昏舉行的ELI投資策略講座,免費入場,歡迎致電28233788登記留座。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