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炒家絕跡 樓股皆靜

平心而論:炒家絕跡 樓股皆靜

樓市持續下跌已很多年了,但每天打開報章,看到的盡是大幅的新樓推銷廣告,近年連電視也充塞着設計美妙的動人廣告。那些廣告可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經專家設計,因應不同種類的樓盤和針對不同顧客對象,製作出不同類的廣告。
有一時期,各大地產商推銷的樓盤是以首次置業者為對象,於是電視廣告是年輕夫妻初築愛巢的喜悅,後來是為推銷面積大些的年輕家庭樓盤,廣告又變為天倫之樂的畫面。近期似乎以豪宅為主,廣告不斷出現那些富有品味和充滿浪漫情懷的廣告,令人感到地產商賣的不是樓房,而是一個充滿羅曼蒂克的夢。這一切都是為新樓促銷而設,至於二手樓市,好像誰也提不起興趣,怪不得成交永遠在谷底徘徊。

新貨旺場舊貨滯銷
香港樓市表現與近年股市表現真有異曲同工之妙。自2000年以來,股市每日成交量不斷下降,由每天百多億元跌至現在30多億元,基本上買賣舊股不成氣候久矣。但是期間,新股卻不斷上市,即使去年全世界股市都表現甚差,但香港仍然有117家上市,以數目算絕對是成績優異。新股的推出也是配合市場潮流和針對不同顧客對象,比方說,3年前潮流興高科技,那時大部份上市公司都有科網成份,其後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國企民企吃香,於是上市都以這類公司為主。
過去兩年,基因排列成功,帶起全球生物科技潮,香港股市反應迅速,頃刻間大量掛上生物科技名號的公司掛牌,股民也同樣反應熱烈。凡此種種,與樓市表現何其相似。

但說到底,無論樓市或股市,如果只旺新貨(股或樓)都是不正常的,這正表示這個市場不興旺,交投量不夠。因為二手貨市場的規模在任何時候都比新貨大很多,所以二手市場沉寂,整個市場也就死氣沉沉了。交投疏落的二手市場令新貨定價無所適從,惟有不斷試新低來吸引買家,這樣一來,更令二手貨價格不斷下降,那些想蝕賣套現的投資者也束手無策。乾瞪眼看着新樓和新股的嘉年華會式推銷,把愈來愈不願進市場的人也拉進來,但不幸的是,每當投資者付鈔成交的一刻,他就變成二手貨的擁有者,立刻陷入了非自願的長線投資者,欲哭無淚。

打擊措施擾亂市場
所以,古今中外最公平和最利小投資者的市場是交投活躍的市場,因為參與人數眾多,背景各異,市場價格就不會被操控。這樣的價格一定是市價,真實反映供求情況,投資者都可以此價格自由進出,降低和規範了自我風險。因為投資風險是與持貨時間成正比的,活躍的市場能令投資者短時間賣出套現回本,所以是投資者最佳的保障。
如要市場活躍,首要法則是有容乃大,不論任何人,只要遵從遊戲規則(法規)就可進場,各顯神通。最不可取的是把一部份進場者標籤化而予以打擊,例如樓市壯旺時的打擊炒家措施,把在市場最活躍的一群打窒。人們有一個普遍錯誤觀念,就是炒家必贏,都是屬肚滿腸肥之輩,但實情是他們也像普通人一樣輸贏皆有,有些甚至輸到破產,報紙新聞屢見不鮮,但他們的失敗卻不但得不到同情,甚且惹來「抵佢死」的罵名,如今炒家絕迹,樓股兩市也就水盡鵝飛了。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