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仍不明朗,投資者不宜作出太進取的投資計劃,不妨利用此時較為空閒,多作功課,尋求一些有高回報的股份。
過去半年,港股出現有很多收購、合併及私有化個案,如大家發掘到一兩隻,回報相當不俗。近半年此類個案特別多,包括恒隆(010)私有化格蘭酒店;新亞置業(049)私有化聯邦地產(077);日本信用保証(626)私有化運通泰(510);麗新發展(488)私有化豐德麗(571);德祥企業(372)收購保華德祥(498)以及上海富豪全購亞細安(022)等。
股本有機會出現變化有多個共通點,如投資者深入研究一隻股份,往往能洞悉先機,從而賺取豐厚回報。
以近期麗展私有化豐德麗為例,被收購目標公司於股本變化前的成交量甚低;市場成交價較收購價有一定的折讓;收購價較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以及大股東於收購前的持股量往往超過50%。
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很多優質上市公司於市況低迷下,股價往往未能反映實際價值而極為偏低,所以大股東以介乎市場成交價及資產淨值之間的價格收購股份,讓小投資者可以以高於市價套現,大股東則可以以較資產值低的價格購買資產,可說是雙贏局面。
此外,大股東收購目標公司前,目標公司往往就財務數據方面會作出一定的安排。如聯邦地產私有化前公布的中期業績曾為待發展物業作出撥備高達4.3億,其實是次撥備是絕對沒有必要於中期作出的,這或許是因為大股東想令聯邦地產的每股資產淨值先行調低,好等將來提出收購時的價格較資產值折讓較少,令收購建議稍易獲股東通過。
現時於香港股票市場不難發現很多資產值高、股價偏低、成交量十分疏落的上市公司,如鱷魚恤(122)、華廈置業(278)、榮豐國際(063)及大生地產(089)等,但投資者最後能否真選中,除要勤力做功課外,運氣當然不可少,還等大家好好去發掘吧。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