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上市保薦人角色吃重

投資新語:上市保薦人角色吃重

筆者近年因工作關係,有份參與企業籌備上市的工作,筆者認為上市保薦人的工作極為重要。保薦人會為正籌備上市的企業提供專業建議,藉此加快及增加企業獲交易所批准上市的機會,因此企業是否可以在短期內成功上市,很多時都是視乎保薦人的功力有多深。由於保薦人提供的意見,可能會影響企業上市後的價格表現,筆者想分享一些要點,希望對投資者研究新上市公司時有幫助。
現時市場投資氣氛已大不如前,加上新資金供應不充裕,因此保薦人的角色除了是為企業辦理上市手續,以及作為企業上市前的協調人外,亦扮演為企業發掘獨特賣點的角色,藉以吸引投資者認購新股。企業能否吸引到投資者,業務發展佔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保薦人能否為企業所從事之業務重新包裝、推出市場以迎合炒作氣候,便成為能否為企業成功集資的因素。

包裝企業迎合潮流
當市場炒風吹向某一個行業時,保薦人便可能會把該企業的業務包裝一下,令到企業可以迎合潮流。投資者可能還記得前幾年dot-com熱潮時,有不少dot-com公司同時上市,若果投資者詳細了解一下,可能會發覺很多公司基本上可能連最基本的盈利概念亦沒有,所以投資者應完全了解企業的真正業務後,才考慮是否值得投資。
另外,由於企業在上市前之架構未必適合上市,例如可能包括部份並不賺錢的業務,或者有一些與主要業務並無關係的業務,若把這類業務一併放在上市企業內,其主業部份之盈利可能會被攤薄。因此保薦人若認為企業需要整頓架構的話,便會把一些無盈利貢獻又或者並非主線的業務從架構中抽走,變為大股東的私人投資,希望可改善企業的盈利表現,這種做法在市場上頗為普遍,問題是部份的重組可能只能把問題暫時收藏起來,問題未必得到解決,所以最終仍會影響到上市企業之盈利,投資者需要加以留意。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