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預算案難寄厚望

財圈短談:預算案難寄厚望

除了第2次海灣戰爭的陰影繼續籠罩之外,本港經濟又將面對一個重大的改變,那就是3月5日公布的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同以往幾年「派錢」的政策不同,這次預算案的主題是減少財赤,主要措施除了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之外,相信還有擴大徵稅範圍和提高稅率。
有學者批評,在經濟不景下,政府原應擴大公共開支去刺激經濟,現在梁錦松反其道而行,不知會產生甚麼後果。在最壞情況下,加稅有機會使經濟問題進一步惡化,結構性財赤更加解決無期,形成惡性循環。
本港財赤問題嚴重,除了因為近年樓市崩潰和經濟隨外圍走下坡而使到港府收入大減之外,97前後政府開支大幅上升,公務員薪金、醫療、房屋以至綜援福利開支均不斷膨脹,如果坐視不理,則5到6年後,港府現存約4000億的財政儲備就可能會「乾塘」,引發港元信心危機。像近期本港各利益團體只談保住各自的利益,不理資金何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難怪楊永強面對立法會議員質詢時大喝(要維持現有醫療福利)「錢從何來」?看來在各種客觀條件限制下,梁財爺也交不出一了百了的解決財赤方案,正是巧婦難為無米炊。

削醫療福利惠及保險股
比預算案更早「搶閘」出台的,除了阿松和「國寶」所生的囡囡外,還有前財爺曾蔭權的人口政策報告書。其33項新建議中,比較受注目的是港府終於有了自己的投資移民政策。外來人士只要在本港投資650萬元購入住宅、股票等資產,就可以「落地生根」取得居留權。不過有兩個問題,其一是對香港最感興趣的移民,相信非內地人莫屬,但中國仍是有外滙管制的國家,北京也不希望國內有錢人全都「走資」到香港去了,因此港府只能「此地無銀」地指新政策不是針對國內人士。
另外,同歐美國家旨在促進本地經濟的政策不同,港府提出的新措施只是要求投資移民者購買本港的資產,最終可能只是益了地產經紀和投資顧問,對促進本港就業和經濟發展幫助不大。
最大的漏洞是,在金融服務業十分發達的香港,投資移民者在辦完居留手續之後,一轉頭就可以用已購買的資產作為抵押品,到銀行去借錢調回原居地,最終其實際的投資額可能大大低於650萬港元!
在收緊醫療福利開支下,港府將逐步取消居港未夠7年、持雙程證者、旅客和外地來港工作人士的醫療福利,除了可能引起一些社會問題之外,最大的「副作用」是保險業繼兩年前實施強積金,又多一次大做生意(醫療保險)的機會,投資者可留意有關行業的股票。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frede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