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聯合會會長 佘繼標
財政司司長將於下周三公布財政預算案,雖則本年度財政赤字將達到六百多億,但財政司司長在考慮加稅時,不應每每向小市民開刀,如陸路離境稅向市民收取十八元或向汽車司機收取每程一百元等根本就是要不得。
在經濟不景下,政府不應只向小市民開刀,要考慮是否有其他方法。本人已多次向政府建議引入累進利得稅,如提高每年稅前利潤達一千萬的企業的利得稅至百分之十七,而在一千萬元以下的企業則維持利得稅在目前的百分之十六,改變現時的一致稅率,稅收便可增加三十億元,這總比向小市民開徵離境稅,只能增加區區十億元有效。
稅前利潤在一千萬元或以上的企業有三千家,每年總繳交的利得稅達三百四十三億元,佔了八成利得稅收入,同時佔本港總收入百分之五,這些企業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絕對是本港的經濟支柱,多出一點力是義不容辭的。相反利潤未達上述指標的中小企業多達三萬多家,所聘請的勞動人口佔本港六成勞動力,可是卻處於谷底,而港府的資助又不足,在稅項上未提供優惠,在差餉及排污費方面又諸多要求,增加經營困境。相比之下,台灣及南韓早已推出累進利得稅,鼓勵中小企發展,香港還不趕上,恐怕競爭力愈減,中小企也會外遷,屆時本港經濟將更惡劣。
本人在此再次建議將差餉減至百分之三,同時不要取消超低含硫量柴油稅的優惠,亦不應增加影響民生的收費。
單靠節流也難挽救經濟,最重要還是開源,如向海外招商,推動物流業及開拓旅遊業,或改建設施不符現代要求的工商樓宇,以優惠租金提供給商人,吸引遷往內地或東南亞的港商回流,促進產業多元化等,改善經營環境,向小企業提供協助,並引進新的資金才是帶領香港走出谷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