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應為了維護私利

    戰爭不應為了維護私利

美伊局勢至今持續緊張,安理會各成員國為出兵問題展開激烈爭辯,未見化解迹象,戰爭陰霾籠罩全球。無可否認,伊拉克政權對全球安全確有潛在威脅,該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違反國際標準,國際社會必須迫使侯賽因解除武裝。然而,戰爭是否唯一的解決方法,值得商榷。

和平為名利益為實
伊拉克向聯合國提交的武器清單不盡不實,聯合國武器調查團在伊拉克進行的調查工作,亦未見成效。侯賽因的不合作態度,給予調查團極大阻撓。調查團對伊拉克的刻意隱瞞,不但無力揭發,更被侯賽因加以利用,以調查未有進展為由,作為無限期拖延美國出兵的理據。美國現時所關注的,是爭取安理會成員的支持。聯合國的調停角色,似乎起不了作用,在解決雙方糾紛上,顯得無能為力。

環顧全球各國對戰爭與和平的立場,絕大部份是以自身利益作考慮。安理會內部分化成主戰與主和兩派:美國、英國是主戰派;德、法、俄、中則希望多給時間伊拉克和平解除武裝。兩派的不同立場,表面上是為了世界的長久和平,說穿了,其實是以和平為名、利益為實。政治從來只講利益,不講道德,沒有對錯之分。伊拉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境內石油蘊藏量豐富,德、法、俄、中各國在伊拉克境內擁有大量石油管道,一旦開戰,無可避免會破壞油田,影響對該國的石油輸出。相反,美、英則覬覦中東石油,圖奪取油田以振興經濟。戰爭是否開展,全繫於各國對利益的爭奪。主戰一方以消滅恐怖分子為名、搶奪利益為實;反戰一方則以維持和平為名、保護利益為實。誰是誰非,無從稽考。
戰爭一旦爆發,勢必造成嚴重的平民傷亡,我們應該考慮百姓的性命?還是自私地以利益為先?所謂和平,成了各國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二次大戰時期,英國的奧馬.布萊德雷將軍在一九四八年發表了一篇演說,也許可以喚醒世人對此的關注:
「我們已經掌握了原子能的奧秘,同時忽略了聖經中的『山邊寶訓』……我們的世界,既是核子巨人,也是道德嬰兒……我們熟識戰爭與死亡,卻不知道和平與生存。」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成員 葉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