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利得稅勢削港競爭力

增利得稅勢削港競爭力

政府喊窮,除了向小市民開刀外,工商界亦不能幸免。按現時的形勢,工商界接受政府調高利得稅一個百分點,預計每年可帶來額外二十六億元稅收。不過有會計業人士指出,增加利得稅會打擊投資意欲,而且有違全球主要國家減稅的趨勢,勢將削弱本港的競爭力。

利得稅稅基亦狹窄
在迫令公務員減薪後,工商界對提高利得稅率似乎已妥協;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較早前表示,對加利得稅持開放態度;中華廠商會會長陳永棋則表明,接受調高利得稅一個百分點,但前提是公務員須同意減薪百分之六。
現時利得稅有兩類徵收對象,以法團註冊的公司稅率為百分之十六,主要為真正營商的公司;法團以外人士的稅率則為百分之十五,例如主要用作稅務安排而沒有實質業務的小型公司。若調高一個百分點,所繳稅率將分別為百分之十七及百分之十六。
德勤關黃陳方稅務合夥人黃偉樑表示,本港稅基狹窄的現象不獨在薪俸稅中出現,利得稅的稅基亦有同樣問題。據稅局資料顯示(見表),二○○○至○一年度,其中六百家法團公司繳納稅款的總額便佔利得稅總收入六成,包括大部份藍籌股上市公司。他指出,增加利得稅或多或少會影響商界投資意欲,但稅率高低只是商界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只要政府仍保持偏低稅率,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瑞娟指出,雖然較早前新加坡提出減稅方案,建議的利得稅率為百分之十五,較香港低,但當地有銷售稅,不及香港稅制簡單,故不能單看利得稅高低。

長遠應研究銷售稅
不過,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並不贊成調高利得稅,該會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鍾維國說:「其他國家一片減稅聲中,香港無理由反其道而行」。他表示,調高利得稅一個百分點,對正賺錢的公司影響可能不大,但對於未在本港投資的公司,則留下負面印象,可能壓抑其投資意欲。另外對於一些毋須大量基建投資的行業,加稅亦可能促使他們調離本港,例如基金管理業,因為新加坡近年大力吸引基金公司到當地經營,例如對離岸基金管理公司徵收較優惠的利得稅,又提供稅務假期及發展資助,以及給予員工薪酬的半數資助。較早前已有基金公司將後勤業務遷往新加坡。
鍾維國認為,港府應盡可能不透過加稅解決財赤問題,應首先控制公共開支,開源方面則應研究銷售稅,作為長期解決財赤的方法。
記者:尹彥超
《預算案前瞻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