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不公平下的尊嚴

維護不公平下的尊嚴

在發達社會或地區當中,香港的堅尼系數(反映貧富懸殊的指數)向來名列前茅,回歸以來數字更趨上升。面對這種不榮譽的事,董建華政府卻似視若無睹,不但沒有着手制訂公平競爭法,還處處偏幫大財團,這樣的政府當然不會受到信任。董建華的民望便由回歸時的六成支持率,跌至低於不合格的水平,而且已超過了半年。

馬國明

堅尼系數政府不理,不合格的支持率卻是政府的毒咒,怎能不理?於是有甚麼「急民之所急」的說話,但財赤六百多億,解決財赤立即成了當前之急,連外傭也要交稅,綜援也要大幅削減。

應減低其破壞力
在這種情況下,著名美國社會學家RichardSennett的最新著作《RespectinaWorldofInequality》便好像跟我們開玩笑,甚至是「攞景」。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裏,受不公平對待的人還能夠有尊嚴嗎?未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很多人根本不認為不公平是甚麼大問題,否則香港的堅尼系數不會像交通費一樣,一直以來,只有加,沒有減。
很多政治或經濟理論一再強調,要維持競爭和效率,社會一定不可能公平,否則就像改革之前的大陸,人人都一樣時(但不是人人都一樣沒有權力)。即使是勞斯的《正義論》也是一開始就假定社會是不公平的,因此當人們對自己將來的際遇一無所知時,人們自然要求得到某種最低的保險。不過,如果不公平是一種必然的惡,那麼便有必要盡力減低其破壞力,更何況造成不公平的原因十分複雜,當中包括某些不能接受的社會風氣,如笑貧不笑娼,或欺善怕惡的劣行。對不公平視若無睹,無疑是助長不良社會風氣。

Sennett在新著裏便提出另一種造成不公平的社會因素,這種因素看似平常,但對一些人來說,造成的效果有如雪上加霜。古今中外,幾乎都十分重視才幹,但才幹和財富一樣,既令人羨慕,又令人妒忌,更令人盲目吹噓,而且往往產生「一山不能藏二虎的問題」。「唯才是用」普遍被認為公平合理,但才幹不如人的怎辦,他們不應得到尊重嗎?才幹不如人注定只能做下賤的工作,下賤的工作又往往受歧視。當然,在目前的氣氛裏,沒有工作的,歧視更大。

區分自信與虛榮
Sennett的新著不是要求達至公平社會,他接受不公平,但樂觀地認為即使是不公平也可以盡量保持個人的尊嚴。像生老病死這樣的事,人人都要面對,絕對公平,維護個人尊嚴可以由基本人權開始,從而區分甚麼是自信,甚麼是凌駕於人的虛榮。董建華政府一方面要人自己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不斷向弱勢社群開刀,打擊他們的自信,不知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