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戰雲愈布愈密,除了美國進駐區內的大軍已達至二十二萬多,伊拉克開始調動精銳部隊布防備戰,連反對攻伊的俄羅斯也開始派軍艦三月中抵達海灣附近地區,說是監察海灣局勢和保護國家利益。俄羅斯不比前蘇聯是超強,但軍力依然數一數二,俄軍艦調動了,叫人想起冷戰時代美蘇對抗的歷史,那時的還是「冷對抗」,如今卻是船堅炮利的對陣,海灣的火藥味叫人冒汗。
美國軍方周四下令第六艘航空母艦駛往波斯灣地區後,一直大力反對攻打伊拉克的俄羅斯,亦有相應軍事部署。兩艘俄軍反潛艇巡洋艦與一艘燃油補給艦周五結束在日本海的演習,準備前赴美國海軍大規模集結的印度洋,「監察」波斯灣一帶水域。
俄羅斯海軍消息人士說,三艦將在三月中抵達印度洋,之後可能駛進波斯灣,「監察美國與伊拉克發生軍事衝突的地帶」,回程時間「主要視乎伊拉克與北韓局勢發展」。
至於三艦會否參與軍事行動,消息人士沒有言明,俄羅斯政府之前多次重申他們不會參戰。
早在二○○二年十二月,俄羅斯海軍就開始準備將太平洋艦隊的反潛艇巡洋艦「沙波什尼科夫」號和「潘捷列耶夫」號,以及一艘燃油補給艦,從遠東區的海參崴港調往印度洋。
至今年一月中,太平洋艦隊對外放風說,三艦將進駐波斯灣以「保護國家利益」;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後來雖稱無此計劃,但承認三艦會到印度洋,保護俄羅斯在伊拉克的利益。
分析家認為,俄羅斯向波斯灣派軍艦,象徵意義多於實質意義:第一是向外表明,俄羅斯仍是中東地區以至國際舞台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第二是提醒美國,俄羅斯在伊拉克有龐大經濟利益,包括伊拉克拖欠的巨額債務和開採石油合約,美國不能罔顧。
第三是蒐集軍事情報和顯示軍事實力。總統普京上台後,銳意重振積弱十多年的俄羅斯海軍。三艦這次任務至少出海三個月,是太平洋艦隊近十年來最長,可表明俄海軍已恢復向世界各大洋進發的實力。
外交上,俄羅斯繼續與美唱反調,外長伊戈爾.伊萬諾夫周五在北京揚言,為了維護「國際穩定」,俄羅斯「必要時會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否決美、英要求支持攻伊的決議案。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