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待業者打工仔同樣痛苦

國際視野:待業者打工仔同樣痛苦

日本自經濟泡沫爆破後,10年以來可謂「未好過」。儘管政府曾多番推出振興經濟方案,大灑金錢之結果亦只能換來三數次「復甦假象」。問題是在染病之初,政府不以為然,毫無危機感,到後來知道情況不妙時,卻因未能對症下藥、畏首畏尾、進退失據、藕斷絲連,經濟又豈能不病入膏肓?

寄望否極泰來
經濟衰退,企業連年虧損甚或倒閉,失業人數自然急升,1月日本失業率錄得自戰後以來最高水平的5.5%,不難爆發社會不安或危機。然無工做若還有點積蓄,仍可以「頂」得一段時間,心裏縱然不舒服,只要能看開一點,沒有失去信心,還望有否極泰來一日。可是那些有工開的人並不見得比失業人士活得開心,因為企業僱主在削減開支之餘,更想維持同樣生產力,惟有迫僱員頻頻OT(overtime,超時工作)。
苦的是員工為保住飯碗。OT無錢收或被拖欠也不敢吭聲,根據一項調查指出,年齡在22歲至55歲之間的就業僱員中,有25%每月須OT達20至40小時,有15%人OT時間高達40-60小時,試問長期在如此壓力下,不捱出病來才怪,所以過去有不少日本人(主要是男士)因過勞、抑鬱、沮喪、承受不了壓力或認為丟臉而走上自我毀滅(自殺)之途(香港情況何嘗不是,香港人是比日本多了點戾氣,無能政府若再極盡剝削之能事,將誘發社會不安),誠悲哀者也!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