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1月本港整體出口增幅較去年同期勁升26.7%,為9年以來升幅最大的月份,但政府發言人解釋,原因之一是廠商趕於農曆年前將貨物付運有關,不代表香港經濟好轉。事實上,油價高企,有經濟學者指本港經濟難免受影響,下半年才有望復甦。但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則確信,香港經濟最終與內地同步增長。
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1月本港的整體出口貨值為1350億元;其中轉口增幅為30.3%,總值1255億元;本地出口則下跌6.8%,總值減至96億元;至於進口增長21.4%,總值1332億元。期內的貿易盈餘為18億元,相當於入口貨值的1.4%。據路透社在之前的調查顯示,7名經濟學者對整體出口預測的平均增長值為16.9%。
不過,油價昨日升破每桶38美元水平,繼續對港經濟前景造成困擾。經濟學人企業組織亞太區經濟顧問鮑梁煥好表示,受到中東局勢及油價上升影響,估計香港經濟復甦於下半年才會顯著浮現;至於本港產品價格方面,她認為已接近合乎競爭力水平,但料香港尚需6至12個月調整。她指出,經濟學人較早前預料本港今年經濟增長為2.5%,已考慮中東局勢因素,暫不作調整。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最新一期《觀點》內表示,香港經濟最終會與內地經濟差不多同步增長,香港目前增長率只及內地增長率的一小部份,只因本港正經歷通縮引發的結構性調整。他相信,香港經濟將受惠於內地經濟持續強勁增長,隨着結構性調整繼續進行,香港受益會更大。
他指出,有些人希望可以找到比聯滙引起較少痛苦的方法,避免結構調整,但他提醒大家要小心考慮這些方法對金融及經濟狀況所帶來大幅波動的風險,並要認真研究有關的好處是否真的會實現。
另外,遠東經濟評論最近向亞太區內2567名讀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7%的香港受訪者認為,香港今年的商業前景會較差,認為好轉的只有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