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香港的政治與經濟,有兩樣事情是莫名其妙的禁忌,講政治可以罵政府到一文不值,但無輿論會略進一步,叫領導人下台。講經濟,則只會在加加減減的議題上發表意見,但無人敢再進一步提出令經濟走出谷底,走出通縮的釜底抽薪方法,就是令港元大幅貶值,或乾脆取消聯繫滙率。
港幣可否貶值,然後再與美元在另一價位掛鈎?這與脫鈎沒有分別,因為無人相信港幣不再貶值,所以筆者以為徹底脫鈎,是治療經濟不振的重手法,亦已是唯一的手段。
試想,港幣貶值百分之十,政府不必再要求公務員減薪,不必減綜援,不必加學費,不必要求公共事業減價;因為過萬億的外滙基金是存於外幣,港幣貶值百分之十等於港府一夜之間多了千億元,甚麼赤字問題都沒有了。
也許脫鈎之後港幣不動,但本來預留兩三千億儲備以防國際炒家「突擊」港元的作用不需了,就將這筆錢用來大搞基建,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失業率會大降,由於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齊出,通脹重現,百業興旺,樓價上升,負資產鬆綁。
筆者要警告董伯及阿松,死守聯滙只是保守怕負責任,怕接受挑戰的思維。這不但會令港人在通縮之下繼續受無窮無盡之苦,亦令到港人對港府徹底失去信心,那時聯滙還是一樣會被迫脫鈎的。
何解?當港人對政府沒有信心之時,炒家根本不必出錢,放幾條假消息便可以。港人有三萬億存款,而外滙基金只有一萬億,只要三分之一人失去信心,兌換外幣存款並滙出香港,聯繫滙率就無法不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