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利率」一般是指由市場供求所決定的利率,其構成可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是真實利率(RealRateofInterest)、通脹溢價(InflationPremium)及風險溢價(RiskPremium)。
利用公式表達,名義利率的構成如下:
i=r*+ip+rp
名義利率(i)是由(r*)真實利率、(ip)通脹溢價及(rp)風險溢價所組成。而前二者,包括真實利率及通脹溢價加起來的值,就是「無風險回報」(RiskFreeRate)。所謂無風險回報,是指把資金投入沒有風險的資產之中所能收取的回報,這些提供無風險回報資產包括銀行存款利率,以及政府發行的債券。
政府所發行的債券是最安全、最穩定而又沒有賴帳風險的資產。如果政府要繳付債券利息及本金,大可透過加稅、印銀紙或者再發新債來取代舊債,所以買入政府債券而到期時未能收回利息及本金的機會接近零。因此,政府債券可視為無風險的投資。而一般來說,政府債券的息率會比銀行存款息率略高,因此可視為無風險資產回報的表表者。
如果投資在企業債券又如何?就算是頂級的企業,其債務評級最多也只能與該企業所在的地區主權評級看齊,而個別企業始終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履約風險(DefaultRisk),因此,企業發行債券所付出的息率(亦即名義利率),除了無風險利率那部份,還要加上風險溢價(rp)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