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並沒多少實權,主要工作集中在外交範疇,與各國元首打交道。胡錦濤篤定接替江澤民出任國家主席,暫時對胡鞏固權勢的助力不大。反之,若中美及中俄關係在他任內弄僵,很可能成為政敵攻訐的口實,指摘他令江澤民花了十年心血掙來的外交成就付諸流水,很可能因而下台。因此,胡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穩住中美及中俄關係。 中國專題組
俄羅斯是中國的強鄰,國力雖今非昔比,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俄國的實力不容忽視,江澤民任內就多次訪問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更三度訪華。胡錦濤上任後,鞏固中俄關係亦是當務之急。在北京訪問的俄國外長伊萬諾夫昨宣布,胡錦濤將於五月二十五日訪問莫斯科三天,與普京討論兩國關係及其他國際問題。
除中俄關係外,中美關係對中國前途更具決定性影響。中國不但要依賴美國的龐大市場,還要依靠和平的國際環境去發展經濟,美國就是其中的關鍵。事實上,中美關係一直是中國領導人非常重視的議題,特別是江澤民出任中國國家主席十年以來,不惜冒着「媚美」、「崇美」的譏諷,花大力氣與美國人打交道,令兩國關係在波譎雲詭的國際環境中,穩定向好。
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中美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重要事務。「六四」後中美關係陷僵局,九二年時為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提出「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中美交往原則,成為近十年主導中國外交的金科玉律。
十年來,江澤民確實為改善兩國關係而身體力行,自九三年出任國家主席,先後於九七年及去年兩次官式訪美,在各種國際場合與美國高官的會晤更是不計其數,並竭力和克林頓、喬治布殊這兩位美國總統建立私誼。九七年與克林頓達成「中美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共識,更被江自己視為重要的外交成就。
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後,預料中國的外交政策不會出現重大變化。綜觀過去五年,胡錦濤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談到中美關係時,大致與江保持一致。
他在內部講話中說:「不管誰當美國總統,過去的克林頓,今天的布殊,沒有一個敢輕易放棄中國市場。中美兩國經濟上的互補性,經濟上的共同利益,已經成為兩國關係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的隔閡、分歧和對立難以消除……。今後在諸如人權、對台軍售、核武技術擴散、導彈防禦系統等方面,雙方仍將繼續爭論。」
另方面,中國要保持高速的經濟發展,亦需穩定的中美關係,為免自己成為破壞中美關係的「罪人」,胡也需將「維持中美友好關係」置於首務。可以預見,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後,兩國關係在互惠互利的環境下,不會出現重大變化,胡會蕭規曹隨,繼續執行江的對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