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最獲市民支持的立法會議員,陳婉嫻的奮鬥經歷,活脫脫是一部現實版的「獅子山下」故事,記載了她如何在困難環境下,憑努力出人頭地。
陳婉嫻早年喪父,十多歲就要離開學校,挑起一家的生活擔子,不過她未有放棄求學理想,憑着半工半讀,終於完成中學課程,後來加入工聯會,投入工會工作。
令陳婉嫻嶄露頭角的,應該是八十年代「大大百貨公司」清盤結業事件,當時員工被拖欠遣散費,陳婉嫻代表百貨業工會與資方進行馬拉松式談判,並且提出以清貨大平賣,利益由勞資均分的雙贏方案,成功為工人討回遣散費,奠定她工會領袖地位。
不過陳婉嫻政途並未因此一帆風順。九一年她參選立法局選舉,在六四事件影響下,包括陳婉嫻在內的左派候選人全線大敗,但最令她傷心的,並非敗於職工盟領袖劉千石手下,而是一直與她相依為命的母親,在她落敗後十一天突然中風,經歷多年的行動不便,至九八年更不幸去世,令嫻姐至今耿耿於懷。
落敗後的陳婉嫻未有放棄參選熱情。她一方面忙於照顧中風母親,另方面繼續地區及工會工作,結果九五年擊敗民主黨麥海華,進身立法局。
九七回歸後,工聯會由被港英政府針對的工會,搖身變成特區政府座上客,但對陳婉嫻而言,卻是另一個難題的開始。
在二千年立法會直選中她成了直選「票后」,但隨着特區政府忽視基層和勞工政策,加上裁員、減薪之聲不絕於耳,陳婉嫻一方面要支持特區政府,另一方面又要為打工仔請命。處身政治夾縫中,她有時也要作出妥協,結果支持度大起大落,壓力也隨之加重,影響了身體健康。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