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公營服務收費凍結期完結後,政府將增加各項公共醫療服務費,並加設數項新項目,如入院費、藥費等。在政府維持高水平津貼的大前提下,市民普遍認同溫和調整醫療收費,以維持服務水平。問題的關鍵在於減免制度能否保障弱勢社群,特別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以長者為例,如果要見三個專科,每個專科開三種藥,每次便要付二百七十元,相對現時只需付一百三十五元,增加了一倍,對於不少依賴七百零五元生果金的長者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剛公布的豁免制度無法達致這個目的,而且存在二個問題,問題一,須審核全家入息及資產;問題二,豁免制度涉及繁複的審查手續。這對長者帶來的困擾非常大。例如,一名長者與兩名子女同住,若兩名子女的每月入息共一萬二千元,超過住戶入息中位數的百分之七十五,這名長者已得不到豁免。但很多情況下,子女雖供養父母的起居飲食,但並沒負責其他使費,包括醫藥費。子女的收入令長者得不到豁免,但實際上無人支付他的醫藥費。更何況,要家人向社工申報入息及資產,接受審核,已足以影響長者與家人的關係。再加上繁複的申請手續、匱乏的資訊,相信很多長者會放棄申請減免收費,甚至避免看醫生,拖延治療。
對於政府的這個先審查家人入息的方案,民主黨的調查發現,表示贊同的被訪市民少於一半(43.8%)。而認為應給予半價或以上優惠的,則有89.8%,其中27.8%更認為半價不夠,「優惠應該多啲」。
民主黨多位議員日前向衛生福利局提出建議,但被拒絕。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表示「長者好多都好多錢,幾百億、幾千億,幾十世都使唔晒,係咪要豁免呢?」。現時的醫療制度中,除了急症外,大部份使用專科門診及入院的病人都要透過普通科門診轉介,過程很多時要經年累月,在香港有多少長者有「幾十世都使唔晒」的身家,還去排街症的?以現時香港長者的經濟條件,他們大部份符合資格減免醫藥費。根據政府二○○○年的調查,在最低收入組別家庭中,百分之七十四有年老成員,其中大部份是單身長者或年老的夫婦,在政府建議的豁免機制中,他們應能獲得豁免醫藥費。在健康方面,四十九點七萬有長期病患,他們亦應合資格減免費用,再扣除已豁免收費的十七萬領取綜援的六十歲以上長者,七十七點五萬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中,因劃一半價而額外受惠的長者,人數不會太多,劃一半價對政府的財政影響其實很少。
楊局長固執於「有限的資源下,公帑應集中資助弱勢社群」的概念,為節省為數有限的資源,不惜與長者斤斤計較,要年老病人做「磨心」,要全家人因而查身家,民主黨實難苟同。
民主黨認為,一刀切為所有長者提供半價優惠,可減少長者在申請減免的過程中的困擾,亦節省花費在行政方面的資源及人手,當局應認真考慮。
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 羅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