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星期,政府政策一項接一項出籠,完全不讓人有喘息機會:陸路離境稅、醫療收費減免機制、公務員分階段減薪、按通縮削綜援11.1%,然後是包括了外傭稅、輸入專才、投資移民和收緊申領移民資格等等多項具爭議性議題的人口政策。下星期三,則是財政預算案公布。
除了以上各項,香港社會現在還有一個殺傷力極大的議題在討論中:《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
統統都是觸動神經、對社會具深遠影響的大政策。但如此一項接一項,叫市民如何消化?更別說深入討論。如果說這正中政府下懷,官員難免又要批評傳媒太陰謀論,但事實是,為甚麼不在時間上配合得好些?即使說有些火頭是臨時爆發,例如公務員分階段減薪,但難道其他事情不可以等一等,如人口政策?
政府最容易隨手撿來的藉口,可能是部份問題要與下周公布的預算案配合,沒有空間再延期。
但董建華政府不是已經總結過第一個五年施政的教訓,說好不要在同一時間做太多的改革?即使每一樣改革都是好的,但「太多」就變成另一回事。為甚麼又重蹈覆轍?實在是一個不體貼的政府。
關於時間表,政圈竟有人「相信」阿松要太太選前日剖腹生女,是故意要搶煲呔公布人口政策的風頭。我覺得匪夷所思,不可信。怎可能為小事改變自己女兒的時辰八字!但事件反映,坊間怎麼看阿松和煲呔關係?團隊?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