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谷樓市引進外地移民<br>投資650萬可獲居港權

為谷樓市引進外地移民
投資650萬可獲居港權

本港人口急劇老化,人口結構失衡。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推出共有三十三項建議的人口政策報告書,除鼓勵港人生育外,更着力吸引有學識、財富、年輕的外國及內地人士來港,包括推出外地人投資六百五十萬港元,即可獲居港權的投資移民政策,希望為本港社會注入新動力。 記者:譚暉、林志光、羅偉光、黎國強

【本報訊】港府人口政策所觸及的範圍甚廣,包括放寬輸入內地專才和海外研究生來港、鼓勵內地人來港從商、容許投資移民等。其中,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在港投資港幣最少六百五十萬元的海外人士,包括買樓、買地、買股票和債券等,都可以移居本港。地產界人士預料,此舉將大利樓市發展,中至大型單位及豪宅最為受惠,但港府卻否認有意藉此托樓市。
除了鼓勵有質素的內地和海外人士來港之外,港府還向外傭僱主徵費每月四百元,又收緊內地來港新移民領取綜援及享用公共醫療的資格,以及在需要時縮減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配額。

不設限額可選樓股
投資移民是人口政策中的「重頭戲」。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公布,不設限額的投資移民政策,初步適用於外國公民、澳門及台灣居民,但由於內地有外滙管制和限制居民出境,因此內地公民暫不受惠。
據計劃,海外投資者可選擇投資項目,例如本港的房地產(工、商或住宅物業;包括土地及未落成樓宇)、指定金融資產包括股票,但投資者不可親自經營業務。港府預期,金融服務、地產等行業將受惠,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曾蔭權說,港府研究過英國、新加坡、加拿大和澳洲的投資移民政策,認為本港的安排具競爭力;但最終可吸引多少投資者,就要由市場決定。港府稍後會制訂防止濫用的機制。他又說,投資移民是人口政策,與托樓市無關。

修例准內地人經商
另外,對於內地商人,港府會鼓勵他們多利用多次往返簽證制度到港,並考慮修訂《入境條例》,容許內地旅客在港進行各類的商業活動。
利嘉閣地產董事總經理何紹章表示,近年本港樓價不斷下跌,大部份中產業主變成負資產,令到「樓換樓」出現斷層;而投資移民正好填補這個真空。
美聯物業集團主席黃建業批評,六百五十萬的最低投資金額仍屬偏高,並認為應將金額調低至五百萬。香港總商會也認為,措施有利本港的中級商、住樓宇市道。
香港新加坡商會執行董事郭啟泰說,計劃對新加坡商人有吸引力,因為香港是進軍內地市場的跳板,取得香港居留權,可方便到內地經商。

台商:寧投資上海
不過,身兼港泰商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陳智思認為,計劃對東南亞富豪吸引力一般,因為在地理上,新加坡仍是這些富豪移居的首選地點。同時,近年東南亞政局相對穩定,富商不必考慮移民,而香港居留權對他們作用不大,「有香港身份證,返中國做生意都無乜特權。」
台商組織國際經濟交流協會會長丁楷恩則說,香港居留權對台商無吸引力,因為台商寧可到上海投資。而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會長畢明表示,澳門投資移民「入埸費」僅一百萬元,他說:「回歸後香港同澳門身份證,重有乜分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