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本來就非常便宜——若有貴價的,不過因為它的「母親」。母親是孔雀、鴕鳥、海龜……等珍奇動物,蛋有地位些,雖然裏頭不外蛋清和蛋黃。
雞蛋因個頭大小和母雞品種定價,卻是民生食材中最平凡的。世上最富貴的雞蛋,原來經過設計。載於民間軼聞。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兩淮八大鹽商之首黃均太,家中飼養了百餘隻母雞,不食,光取蛋用。他們用人參、白朮等高級藥物研磨成細末,拌入飼料中,雞是貴婦,吃了補藥,營養跑到蛋中,產下一隻隻「味美無比,最為養人」的富貴蛋。
——為甚麼如此「間接」?
貴重的飼料,先養胖了白雞,牠們是頭號受惠者,身體吸收了營養,享用了,剩餘物資才運輸到蛋上。再「養人」?其實先「養雞」。補品功效會否在蛋上彰顯,誰也無法證實,主人何不直接吃了人參白朮?
大戶人家對乳娘照拂滋補,期望她健康乳汁佳,造福小少爺,這是一番苦心。給馬好草,牠明兒跑得快,提高服務質素。
但經幾重程序吃一隻蛋?還誤會它是極品?這是有錢人發明的無聊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