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系副教授 黃國杰
經濟不景,瘦身、職位流失、外判已成普遍現象。為生計,港人只得降低薪酬以處理更多的工作。「資源增值」已為大多數人接受的現實。每人就如同八達通卡一般,價值經測值機檢驗後便昭然。資源不足的便需增值。
資源增值之所謂增值,純粹是從經濟着眼;但人的價值,並不等同其工作效率或經濟價值。社會經濟轉型,或許會擾亂民生,牟利機構及上市企業把利潤放在首位亦無可厚非。但以資源增值描述人,把人與商貨相類,是將人物化,是人的價值的大降格。把人的價值誤當為可量化的經濟價值,是對人之詆毀,使人之尊嚴蕩然無存。
在香港,把人的價值外化降格並不是近期的現象。經濟興旺時,我們以居住的區域、衣着的品牌、及經常光顧之飯店作為價值的標準。家財億萬的便是超人神童。這與現今提倡的資源增值正是一版兩面的現象。
人價值之外化是有違民主精神的。民主精神,就是相信人自身的價值,還政於民。我們對民主的渴求,亦是為要肯定人自身的價值,從而建設繁榮、進步、以及公義的社會。此渴求表現出我們對真、善、美之嚮往。而對真善美的嚮往,是發自個人內心的。民主社會,就是奠基於人類自身的善性。從意識以至確立人的內在價值,是建立民主社會的最基本元素。
內在價值之確立,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不難是因為內在價值源於自身,不需要向外索求,反諸己身便成;不易是因為我們在群體中生活,若然要求不處處去跟他人比較,實在需要有非常好的修養。但每人既有與生俱來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只須努力善導,仁義禮智當可發揚。
以人的內在價值建立民主社會,能保障我們有公平的致富機會、生活及言論自由。要使我們能享有豐足的物質及精神生活,民主政制是唯一途徑。假若把人的價值外化量化,人便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民主亦只能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形式。
重建人之價值,建立民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