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闊薪俸稅階得不償失

擴闊薪俸稅階得不償失

每年預算案其中一個最受注目的焦點,是牽涉全港打工仔荷包的薪俸稅項問題,九七年港府提高個人免稅額後,打工仔過了幾年比較輕鬆的日子,不過特首董建華本年初透露,為解決財赤,考慮把免稅額及稅階還原至九七年水平,即變相加稅。不過學者指加稅是雙面利刃,雖可增加政府收入,但可能打擊消費,最終得不償失。

10萬人重入稅網
薪俸稅是庫房第二大收入來源,港府估計本年度來自這方面的稅收為三百五十五億元,約佔整體收入一成六,前任財爺曾蔭權九七年開始,連續兩年調高個人免稅額,又減低邊際稅率及擴闊稅階,令約十萬名打工仔跌出稅網。
不過稅基擴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去年發表報告指出,本港依賴薪俸稅及利得稅這些直接稅收入,稅基狹窄,而與其他已發展國家地區比較,稅率處偏低水平,並指調高薪俸稅符合公平原則,是有效提高收入方法。
事實上港府還原薪俸稅意向明顯,董建華年初時曾表示,考慮把薪俸稅還原至九七年水平,即是把個人免稅額由十萬八千元下調至十萬元。
香港稅務學會估計,若港府同時把稅階及稅率還原,會令十萬人重入稅網,港府每年可多收七十億元。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講師馮競暉認為,港府調低免稅額及加稅,始終不能解決稅基狹窄問題,而且會影響中產消費意欲,不利經濟復甦,最終得不償失。

多重稅階較公平
他認為應參考美國做法,徹底改革薪俸稅制,把免稅額進一步調低之餘,同時細分多重稅階,令更多低收入人士跌入稅網,一舉把稅基擴闊,他指由於香港稅率不高,故低收入者繳交稅款有限,而設立多重稅階,亦可令稅制更公平。他說:「現時月入一萬一千元的人,每年只交約七百元稅,但月入一萬六千元的人,卻要交多十倍稅,達七千多元,這是公平稅制嗎?」

逐年實施減阻力
不過稅務學會會長傅子剛反駁,現時有逾百萬人需繳薪俸稅,加上利得稅收入,稅基不算太窄,稅制毋須大幅改革,就算港府把薪俸稅還原至九七年,亦只是輕微調高稅率,相信不會影響消費意欲,而且加稅措施不必一步到位,若分期逐年實施,可進一步減低阻力。
記者:羅偉光
《預算案前瞻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