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現今世態炎涼,人都變得很現實。不懷疑這個真理,但一直也相信人情味仍是存在的,剛採訪的家庭式中泰菜館,除了同時可於一舖內食勻平價又地道的兩國菜,原來背後亦藏有一個有情有義的故事。
記者:謝翠玲
攝影:陳穎
看着鄒太的卡片,明明是印着泰國菜館,細問才知,原來這個中泰菜館也是重新改革不久,由純泰菜變成中泰菜的餐館,由樓面至廚房都經過一番改動,才成為今天採訪的樣子。
一切的開始,是一個家庭主婦變身老闆娘的故事。老闆娘鄒太一直也是家庭主婦,亦是她第一份也是唯一的工作,跟許多要帶孩子的媽媽一樣,因為兩個兒子已長大懂事,便找點小生意來做,但她選擇開泰菜館的原因,卻很簡單。
「呢區無泰菜館,所以咪開囉?!」理性得很的答案,再問真,原來她本身也極愛泰菜,加上懂泰文,跟泰國師傅溝通也較易,於是便在家附近開了一家泰菜館。她是泰國華僑,很小便來了香港,是地道的那種,由樓面至廚房,全泰國人班底,賣的是正宗泰菜。
老闆娘的得力助手Do師傅是地道泰國人,十多年前由泰國來港工作,然後便一直定居於此,雖然Do師傅不太懂說廣東話,但懂得聽,工作以至生活也完全適應。問他有否想過回泰國定居?他展露出燦爛的笑容:「唔會。」這句是廣東話,再下來的當然要靠鄒太繙譯。原來他早已習慣香港的生活,落地生根,更重要的是,老闆娘對他好,亦已在香港建立了家庭,太太都是泰國人,雖然他每年都會回泰國探親一次,但仍是心繫香港,因為每次返舖頭就好似返第二個家一樣。
為改變更大眾化客路,鄒太決定加入中菜,但霎時改變令廚房衝擊很大,結果亂作一團,初時一晚只得四個中菜order,直至經驗老到的龔師傅加盟才穩定陣腳。
他即時重整中菜部份,設計新菜單,訓練廚房員工,甚至要落手落腳炒菜。大廚要炒菜有咩出奇?實情是龔師傅本來是幾家酒家的行政總廚,平日多是行政管理的工作,毋須親自出手,今次肯為小菜館親自幫手,龔師傅淡然回應:「佢哋嘅中菜部份啱啱開始,萬事起頭難嘛,唔跟足啲唔放心嘅。」說得輕鬆,其實他每天都要頻撲於香港及大陸酒樓間,面不改容兼沒半句怨言,認真唔話得!
中菜必食兩味
試食評語:最初還以為這是蒸的,原來估錯咗!豬頸肉燒過後,過多的肥油被去掉,配上火腿和冬菇,一口咬三樣食物,加上黑椒燒汁,夠香口。
試食評語:見試食的妹妹吃得這麼滋味,所以也很想試這菜式。豬扒啖啖肉而嫩滑,包着的酸甜醬汁味道以甜為主,微微的酸味是來自浙醋的點綴。純粹個人喜好,如果味道再酸點更好。
泰菜最強之選
試食評語:外層微焦的白鱔,看來很吸引,未食已經覺得香脆誘人,而兩邊經過不斷塗抹秘製醬汁的鱔魚肉,醬料完全滲入魚肉中,帶有微辣的醬汁味道很醒胃。
試食評語:這個最受歡迎的菜式,看起來似一般的清炒韭菜花蝦球,但一入口卻傳來一陣陣的蝦膏味,蝦球基本上只要新鮮已很鮮味,但用蝦膏炒過的韭菜花更軟身更香口,而且價錢較其他菜式便宜,一個字,正!
拍攝期間,已聽到鄰桌不斷傳來低聲討論聲音,原來那枱是熟客仔,不如由他們試食講幾句。
都城中泰菜小館
地址:屯門青山公路351號彩華花園地舖25號
電話:24515568
營業時間:11:00am-11: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