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的零三三減薪方案,是誰的主意?是誰要作最後的拍板決定?這個爭論了兩三個月的議題,終於有了一個各自讓步多少的方案,港府高層總算是以政治手段解決了一個問題,可是馬上還是受到裏裏外外的攻擊。董伯的領導下,政府自己由上到下皆不團結,自然亦無管治威信可言,民間就更不必說了。
田北俊是代表甚麼人的?他的議員身份是代表工商界,但他加入管治架構之內,就是決策過程的一部份。根據英式傳統的集體負責制,決策未定之時,他可以反對,甚而公開表達意見,他有責任就自己的見解作最努力的表述;但當一項政策達成之時,他有責任支持,就算支持不下,無法對選民交代,他有權保持沉默,保持自己的立場,這是問責的基本要求。
當然,他更可以辭職,以堅持己見。外國政府閣員與領導層意見不合,憤而辭職,大罵政府,劃清界線,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像他這樣身為決策成員,在決策之後公然唱反調,更代表商界講數,則是任何國家的問責制下都不會出現。他有理由忠於自己的選民,但作為問責政策的成員,他的行為是不義了。
所謂邏輯的謬誤,又再出現,人人皆將公僕應否減薪的問題,與自己界別的問題掛鈎,以爭權益為先。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就益顯董政府欠缺威信,這種分化不同群體,造成他們互相指摘的情況,又是誰人造成?
難道現時又食言,推翻這個說是太慷慨的協議?筆者也不明白董松配還有何妙計減財赤;唯一的可能,就是聯滙脫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