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茶座:為子女教育作好理財準備

投資茶座:為子女教育作好理財準備

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視生小孩為老年生活的投資保障,所謂「養兒防老」,加上多個人多個幫手,所以他們某程度上並不太介意多生一兩個小孩子。
但隨着社會在轉變,婚姻觀念亦在轉變,失業率和離婚率持續上升,促使香港人生小孩的考慮也早已不知不覺在轉變中。現今即使兩夫婦都有工作的「雙薪家庭」已大增,家庭收入亦較上一代為佳,但肯生小孩的夫婦卻愈來愈少。

採取積極態度
根據統計處的資料顯示,香港的自然生育率正在不斷下降,尤其近年香港經濟倒退,使生育率下跌至只有0.93%增長,屬全球最低水平。現時不少已婚人士的心理都很矛盾,尤其是女性,一方面擔心自己仍未準備好,會害人害己;另一方面卻又希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愛情結晶品。
面對這種煩惱時,若能採取積極的態度,學習在理財上做好準備,和多關注如何維繫夫婦間的感情,那麼顧慮必可迎刃而解。
小孩子可為父母帶來無限歡樂,但亦可成為財政上的沉重負擔,所以,若要開開心心迎接小生命,作好理財準備是必須的,而第一步當然是要有效地掌握自己的財務情形。生小孩的初期支出並不大,但其後的支出則可因理財變數的增加而有很大變化。例如生了小孩後,妻子留在家中照顧孩子還是繼續工作、請不請傭人等,在理財計劃上的準備都會因決定而不同。養育孩子是一項最少二十幾年的承擔,但在二十幾年中可以發生很多事情,把當中增加了的撫養費和教育費等等加起來,更隨時可以是一筆從未想像過的龐大支出,所以夫妻間在子女教育的理財與目標上,應在生育前先有良好的共識,並在生育後多作溝通。

三方面要留意
現今已步入知識型的社會,知識就是力量,但本地的教育制度令人失望,故若有足夠條件,不少家長均希望送子女出國讀書。現時海外公立大學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動輒也要十多二十萬,私立大學的費用更較公立大學貴一倍,學費每年平均加價約7%,升幅遠超通脹。最近更有消息謂因美國經濟放緩,使州政府減少了對大學的資助,學費將被調高逾一成。要為子女籌備這筆教育經費,可說絕不簡單,其中有三方面更應特別留意:
1.時間:愈早開始籌備子女教育基金愈好,因為除了可獲得長線投資的好處外,複式增長的威力亦愈大。如以每月定期的儲蓄方式作投資,更可養成良好習慣,易於作計劃安排。
2.回報:由於不論本地或海外學費的升幅都頗高,所以投資計劃中應以10%至15%的年增長為目標,使教育基金的長期增長追過學費的升幅。
3.保障:每月的收入是儲蓄子女教育基金的來源,若收入出現了問題,那麼甚麼計劃也可能被迫停止,最終影響了下一代。所以有保險方面的保障是必須的,這可使自己萬一出現意外,仍可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
吳志凱
認可財務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