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內耗」只會令香港沉淪

陸叔理財:「內耗」只會令香港沉淪

「員工」與「員工」之間出現無止境的爭拗,不單怨氣日濃,還影響整體的生產力,「公司」又如何可以壯大呢?

爭拗已久的公務員減薪方案終有了定案,不過,似乎這個較溫和的減薪方案並未能為爭論畫上句號,反而引申出更多的爭論。目前香港因為面對龐大的財赤,才引出公務員減薪及加稅問題,但我最擔心的並不是公務員薪金減幅有多大,或者加稅如何執行,反而是社會各階層已並非針對解決問題的本質,反而將資源及精力放在一些無謂的爭拗上,形成「內耗」現象,進一步削弱本地復甦步伐勢所難免。
要解決本地財赤問題,並不單是一個「數字化」的技術性問題,而是一個整體社會的責任承擔,而當中要經歷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但重點是我們如何將整個痛若的過程縮短和減輕。不過,觀乎近日社會上的爭拗,似乎忽略了這個因素的重要性。
過往香港一直被視為營商天堂,人間樂土,原因是稅率低、貿易自由,處處都是賺錢機會,而支持這種優勢的背後原因,是香港獨有的經濟體系。試想想,現時絕大部份的已發展國家,薪俸稅率都是超過3成,有甚者更接近5成,而且還有開徵銷售稅。然而,香港本身沒有銷售稅,利得稅及薪俸稅率亦偏低。在這個狹窄的稅基下,仍可以支付龐大的開支,全靠當年高地價政策所帶來的非經常性收入。所以,香港並不是得天獨厚,只不過是我們過往依賴資產膨脹所帶來的優勢。
可惜,這個客觀的優勢已不復存在。我們必須因時制宜,接受改變了。但是,我們放眼所見,願意接受改變及承擔的人實在很少,這樣發展下去,香港只會一直往下沉。
雖然我不能夠提供任何良方妙藥去解決香港問題,但根據自己多年企業管理的經驗,若以香港比喻作一家公司,其發展的確並不健康。某程度上,香港要賺錢已不容易,唯一可做的就是暫時共度時艱,但「員工」與「員工」之間卻出現無止境的爭拗,不單怨氣日濃,還影響整體的生產力,「公司」又如何可以壯大呢?

內閧公司誰願買?
我最擔心的是香港進入一個「鬥氣」的困局。因為各個利益集團均有自己的立場,若果大家之間不能取得共識,恐怕會作出一些非理性的決定。姑勿論最終贏家是誰,香港本身會成為最終受害人。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投資股票都着重管理層的質素,因為它是主導公司發展方向的一大重要因素。若果某公司管理層只着眼於內部鬥爭,做事又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並一直在浪費資源及精力,作為投資者的你,相信也不會買這隻股票吧!
現時香港面對的不單是財赤問題,還有社會各階層的和諧問題。若果這種情況持續,這家「公司」只會嚇怕外來投資者,前景更加雪上加霜。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