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窮人荷包 無助滅財赤

挖窮人荷包 無助滅財赤

鑑於公務員分階段減薪引發的社會震盪,行政會議今日會再討論落實削減綜援金的時間表,無論是六月還是十月實施,二十四萬領取綜援的窮人,今年將無可避免要為財赤「出一份力」,綜援金被迫削減百分之十一點一。
學者和會計師均形容,削減綜援金只能為港府省回約十五億元的開支,屬「濕濕碎碎」的數目,對紓緩財赤的幫助極為有限,更會導致社會出現「窮人踩窮人」的分化現象。

削綜援最多慳十五億
以一個四人的單親家庭計算,綜援金額將由目前的每月五千八百七十五元,減少六百五十多元至每月五千二百二十多元。
如以一名健全成人計算,綜援減十一點一個百分點,每月綜援金會由原來的一千八百零五元,減少至一千六百多元,每月減少了二百多元。至於長者、傷殘人士等,每月被削的綜援金額也達二、三百元。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表示,十五億元只佔整體財政赤字七百億元約百分之二,如果以政府每年經常性開支二千多億元來計算,十五億更只佔不足百分之一。
他指出,由於政府構思的削減部份,都是綜援的基本金額,沒有包括房租和其他津貼,因此,他質疑削減綜援最終甚至未必能每年節省到十五億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瑞娟也形容:「由大局去睇,慳呢十五億的確係好濕碎,但政府連綜援都要減,反映佢哋為咗解決財赤,已經係走投無路。」她表示,十五億元對財赤幫助不算大,如果本港經濟無法復甦,慳回這筆「細數」更是徒然。

分化社會令窮人互踩
張超雄又批評,政府一直擅長分化社會,削減綜援金額的一個現實後果,就是出現「窮人踩窮人」的不健康現象。「𠵱家好多市民都覺得,好多攞緊綜援金嘅人都唔值得幫,其中一個被針對嘅對象就係新移民。咁樣搞到基層市民對弱勢社群嘅怨氣更重,如果成功減綜援,一啲市民又會心涼啲……咁樣對香港社會嘅發展,絕對係一件好差好差嘅事。」
一直幫助新移民及反對削綜援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指摘,政府令到新移民變成「過街老鼠」,連他日前在街頭發起反對削綜援的行動時,也被一名路過的醫生斥責,指他「幫窮人幫到出晒面」。何喜華說,這種群眾心理令他感到悲哀。
記者:譚暉
《預算案前瞻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