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媚妮是個中英混血兒,英語好沒的說。有一次她說某甲是色狼,倒用上很地道的香港流行語:colourwolf。
這個詞兒最早出自誰人的口?無從稽考,唸中一那年,班裏同學都這麼說。挺多非驢非馬的Chinglish詞語,只要說開了都這樣流傳下來。聽老馬迷講掌故,才曉得曾有馬主管他的愛駒叫「龍潭老鼠」呢。那正好是longtimenosee(很久不見)的音譯,這樣的名字真逗。
Colourwolf這類不中不西的英語,以前上海叫洋涇濱英語。洋涇濱在當日上海北郊,是英法租界交接處的一條河,那一帶也是華洋商人滙集做生意的地段。中國人跟老外打交道,難免用上三腳貓英語,於是有了洋涇濱英語這個說法,即是pidginEnglish。
上海有這樣一個洋涇濱英語笑話。某洋行老闆叫司機去大光明戲院買戲票,他空手而回,說:"Manmountainmansea,todaynosee,tomorrowsee,tomorrowsee,samesee."老闆卻字字句句都聽懂了。
受了外來文化影響,上海話好些用語,其實都從外來語衍生出來,「阿木林」(相當於廣州話的「阿福」、「老襯」),據說就是英語amoron(一個笨蛋)的音譯。「生髮油賣來賣去」,你知道又是啥意思?用上海話讀這幾個字,就是thankyouvery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