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堅決維持聯繫滙率,並要在四年內消除財赤,讓政府收支恢復平衡。但以特首的領導才能和往績來看,就算最終能夠達到目標,恐怕香港經濟元氣已大傷,社會已出現嚴重分裂。
香港理工大學
商業學系副教授 林本利
其實最有效解決財赤、負資產、失業和通縮等問題的方法,就是解除聯滙。即使現時脫鈎的時機未到,但隨着美元貶值、人民幣有升值壓力,以及美伊局勢轉趨明朗,未來一、兩年正是脫鈎的好時機。
雖然脫鈎後會為港元帶來短暫混亂和痛楚,但預計兩、三年後經濟會大幅反彈,自然會解決財赤和其他經濟問題。特區領導層偏要選擇刻意將財赤問題誇大,正如當日誇大居港權人數一般;並到處發放消息,指出財赤不減會對聯滙構成壓力,令息口飆升,供樓家庭每年需多付兩、三萬元利息。
即使要多付兩三萬元利息,這相對於過去五年多,樓價下跌六成五,每個住宅單位損失二百萬元來說,顯然微不足道。財金官員又為何以此恫嚇市民,誇大財赤和聯滙不穩的負面後果。
事實上,要消除財赤,除了公僕減薪百分之六外,還有其他更有效和不會嚴重損害士氣的方法。
現時政府每年二千七百億元的公共開支中,有二千億是經營開支,另外有近四百億資本開支和三百多億其他公營部門(例如房委和各營運基金)的開支。政府二千七百億元的公共開支,並不包括機管局和兩鐵的開支。
政府七百億元的赤字中,約有三百多億屬於周期性赤字,另外三百多億屬於結構性赤字。政府要削減這三百多億的結構性赤字,只要懂得利用市場力量和私人資金,並不困難。
政府削減公僕工資百分之六,而其他資助機構又追隨,每年可以節省的開支不過七、八十億元。更有效的方法是動用一千億元儲備,讓為數約十萬個並非負責保安和監管的公務員,可以選擇即時取得一筆過退休金,然後再按照市場工資,以合約形式為有需要的部門服務。
這個方案,相對於削薪百分六和讓七千人自願提早退休,每年可以節省更多開支。政府更毋須停止招聘或晉升公僕,令政府部門出現人力資源斷層,兼打擊畢業生和在職公僕的士氣。
事實上,其他受政府資助的機構,在一筆過撥款的制度下,早已推行類似計劃,鼓勵員工取回合理補償後再以較低的市場工資受聘。政府雖然受到公務員聘用條例所限,很難改變合約性質;但只要和員工坦誠交換意見,相信有不少公僕是願意選擇先取回一筆過退休金,再以較低的市場工資受聘的。
另一個有效削減政府開支的方法,就是利用現時市場上的閒置資金,去替代政府的資金開支。(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