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專責小組被浪費

就業專責小組被浪費

立法會議員劉慧卿

當局於一九九八年成立就業專責小組,財政司司長任主席。這跨界別小組的成員,來自政策局高層、商界、勞工界及學術界。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首次會議後表示,小組將每月開會,直至失業率回復到市民認為合理的水平。
去年十月當局宣布重組該小組,並邀請立法會各政黨代表參加,本人歡迎此安排,亦期望小組可以就振興經濟和促進就業共謀計策,解決失業問題。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在一月十三日立法會的施政報告簡報會上,亦多次提及「就業專責小組」的工作,可見他對小組亦有期望。
不過,經參與小組兩次會議後,本人對小組的運作感到失望。新一屆的小組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召開第一次會議,主席梁錦松司長邀請各代表提出改善就業的方案,建議多達二十三項。當時梁司長表示會選擇其中數項,安排在第二次會議討論。然而會議記錄卻沒有司長的建議,相關議題更沒有列在第二次會議議程。而由於當日會議時間有限,只討論「推動本土經濟」及「政府基本工程計劃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把二十三項建議束之高閣。

官員應作出積極回應
令與會者無所適從的是,與會者只是沒有焦點地討論相關事項,有成員不禁詢問這樣的意見交流可達致甚麼效果。其實就業專責小組作為諮詢組織,應該發揮協助當局作決定的功能,尤其是行政長官董建華對很多事情都議而不決,船頭驚鬼,船尾驚賊。本人認為,不同背景的與會者,如能像立法會八黨聯盟的合作,會令政策推行得更順暢。
當就業專責小組成立時,本港的失業率為6%,現時已飆升至7.1%,可見就業環境愈見嚴峻。但小組只是每兩至三個月開會一次,每次兩小時,較小組成立初期每月開會一次的安排更為不濟。若當局認為就業專責小組的作用,是中看不中用的政治花瓶,那麼小組就沒有多大的存在價值。
若當局希望小組發揮功能,官員便要尊重小組成員的意見,積極跟進。主席亦應召開更頻密的會議及提交詳盡的文件,令小組成員能對就業建議作出討論。此外,在上次會議中,本人建議小組討論由一個名叫「珠三角基金會」提出的建議,內容是如何發展香港成為協助外國及國內中小企在珠三角設廠及採購的城市,我支持這可以發揮香港長處的方向。另外,民主黨的鄭家富議員則建議成立工作小組處理二十三項建議,讓有興趣的成員與各局官員作出討論。本人希望當局能接納上述改善建議,令市民能夠受惠,功夫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