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差不多每隔一兩年都會到耶魯大學幾天,跟香港及中國大陸留學生及研究法律的學者聚會交流,並選擇專題,公開討論香港近況。這次訪問,熱門話題自是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關注組的七色小冊子一早已派到耶魯,出發前特區政府發表了藍紙草案,正好藉着這個機會暢論其中最備受關注的條文。
主要的演講是在暴風雪後的一天。早上先到YaleCenterfortheStudyofGlobalization早餐聚會,談了差不多兩小時。這個新近成立的中心,目標是培訓世界級的領袖,現任主任是前任墨西哥總統,風度翩翩,對香港的經濟狀況十分熟悉,而出席聚會的其他人士,都是長期研究中國和亞洲的各方面專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和中國大陸。他們從分析角度看二十三條立法的意義和影響,帶出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經濟形勢轉變是否已令香港失去了利用價值?
下午的演講在法律學院最典雅的一間大課堂,也是我一九九六年演講的課堂。主辦者是CouncilonEastAsianStudies,ChinaLawCenter及AsiaLawForum,聽眾席上有法律教授、學者及來自美國本土、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學生和研究生。我用了大約四十五分鐘簡介二十三條的內容、背景、意義;立法建議的諮詢過程,及《國安法草案》的問題。主辦機構已印製了草案文本派發,所以在餘下四十五分鐘的討論十分具體而深入。我深深感到與會者對問題的認真和關切,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學和學者,特別表達了對香港自由法治的支持,因為這也是他們在國內的目標;香港同學和美國學者都問我他們有甚麼可以效勞之處。千里之外的關懷,應對香港人是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