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與眾工會代表一字排開,公佈達成協議,王永平特別笑逐顏開,這大概是他接任公務員事務局長以來最大的成就,董伯也連忙表態支持,公務員與政府高層回復到大家一家親,有商有量的地步。
但除了王永平以外,誰是贏家?鐵定的減薪時間表,換來的是相對的穩定,但換言之政府是假設了未來三年都不會有通脹,經濟不會好轉,作為打工仔,公務員沒有前途可言。水平調查還做不做?再減的陰影不再存在嗎?筆者這幾年來對年輕一代的忠告,是千萬別為相對的略為高薪與穩定,消磨年輕的生命在公僕隊伍。
財赤的問題又如何呢?三年合起來減七十億,相對假設的三年財赤是二千多億,百分之五不到,財赤的壓力就會轉移到中產階級、商界的利得稅,更會削減開支龐大的教育經費、醫療經費、社會福利開支、對志願機構的補助等等。
但這樣做就解決了財赤的困局嗎?中產的收入因為政府種種開源節流措施而減少,變得不穩定,消費進一步減縮,樓市回升無望,緊縮政策只會令到經濟蕭條來臨,從而令到政府收入減少,惡性循環之下,財赤還是一樣存在。
筆者從來不認為政府減人工、加收稅是解決問題之道,回想經濟興旺的九十年代,幾曾出現入不敷支的問題?要解決財赤,董伯與阿松的會計員心態永不能解決問題;聯滙脫鈎,讓港元貶值,然後大量增加基建,以解決就業問題,才是釜底抽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