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 - 鍾偉民

迷悟之間 - 鍾偉民

學甚麼東西,都得講氣氛;比方說,學國語,最好住在北京;要活用英語,宜到英國街頭去實習;要知道恐懼對人心的扭曲,不妨到美國;要觀察無恥無能的官吏怎麼幸福地生活,可以留在香港。
有氣氛,活在這種氣氛裏,要了解一樣東西,明白一門學問,事半功倍。
人在澳門,對佛學,我是多了認識和興趣。
一來小學學長是擅長畫觀音的天主教徒,廳裏掛了人見人愛的觀音和大篇《心經》;二來每星期幾個晚上,習慣正襟趺坐聽淨虛法師在電視上講道;三來是年紀大了,漸漸明白「因緣果報」這回事,半點不假;家裏不一定常備水果,但因果,天天種,天天吃,甜少苦多,卻也夠新鮮滋養的;多吃,做事就沒那麼毛躁,學會空等和遠望。
佛說:「萬法皆空」,眼前一切,都是假相空相;四來,這種春寒料峭的天氣,遠望,整個澳門都在眼前,真是半分不假;但一轉臉,霧來了,回頭就整個不見了,過去種種,果然如霧亦如電,如夢幻泡影。
過去是泡影,今天,當然也是泡影;偶然和豬朋相敍,總覺得多見一面,也就是少見一面,都有定數。問為甚麼忽然豁達,只能回答:「因為你們都變了泡影。」以前飯後爭付鈔,如今可以不付,就不付,誰見過有人大宴泡影的?
某天,淨虛說:「迷悟不二。」我們都追求「悟」,不想「迷」,「但悟是在哪裏悟的?迷是在哪裏迷的?」法師有這一問。
問完,我想了好幾天,的確,迷的是這顆心,悟的也是這顆心,不假外求,非因外力;迷和悟,都在同一個地方興滅。執迷是我,不悟是我;悟了,也是我;迷和悟,都在一念之間。想通了,再迷,再想通……就這樣日子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