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政治減薪 高官內訌升溫

公僕政治減薪 高官內訌升溫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花了許多時間打磨的利刀即將亮相。在港府不斷強調有七百多億元財赤下,相信過去沒有一份財政預算案,比即將在下周三公布的預算案,更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關注。在差餉、稅收、政府徵費、節流措施等各方面,市民都關心自己會否「被斬到一頸血」。本報將一連六日,分析預算案將觸及的痛處,陳述利害。

港府今年「兵行險着」,派出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運用政治手腕,達致十七萬公務員分兩年減薪的安排,先不討論此安排只能令港府○三?○四年度節省八億多元,有學者警告,這次「協商減薪」的政治後遺症甚大,不但會立下港府一直不願意看到的集體談判權先例,更會加劇財政司司長和其他問責官員「內訌」。
財爺梁錦松的商界思考模式,一直不受部份問責官員認同。今次港府主流意見,力主丟下既有機制,落實政治減薪,又派特使成功斡旋,在部份公務員工會眼中,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難免要揹上「黑鑊」。

王永平失職鄭耀棠出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會領袖說:「政府用十幾萬請佢(王永平)返嚟,佢嘅職責就算唔係同員工爭取福利,都要搞好管職溝通。今次咁大件事,特首要搵鄭耀棠出面搞掂,即係話佢唔得,亦等於話佢失職!」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直言,這一記政治棋子的後遺症還未完全顯現出來。他說,在公務員減薪的幅度和時間表上,「梁錦松同曾蔭權、王永平嘅睇法一直有分歧,財爺面對商界畀佢嘅壓力,佢要交功課,力主唔按機制去搞掂百分之六嘅減薪,但減薪留低同公務員關係嘅爛攤子,就要曾蔭權同王永平去面對!」

變相承認「集體談判權」
他指協商減薪的另一個後遺症,是港府變相承認與工會之間,存有實質的集體談判權,這是本港勞工史上的「破天荒」,難保勞工界將來以此為據,落實其他工會的集體談判權。至於容許立法會七黨聯盟介入公務員薪酬,也可能導致將來在其他公務員事務上,政治談判多於務實處理,「減薪是得是失,真係要放長雙眼去睇!」
由於特首董建華一直強調,要在○六?○七年滅赤,而滅赤的關鍵因素是經濟回復增長。宋立功說,公務員分兩期減薪,要到○五?○六年才能每年節省七十億元,屆時,如果連同自願提早退休計劃省回的五十億元,可為庫房省回一百二十億元的公務員開支。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尹巧儀指出,七十億佔七百多億元赤字十分之一,由會計角度而言,對解決財赤的幫助十分顯著,「公務員開支佔港府經常性開支七成,無理由要向其餘三成嘅開支開刀。」
記者:譚暉
《預算案前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