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被指欺善怕惡,容許公務員分階段減薪,不但引起工商界要求分期加稅,也促使弱勢社群站出來怒吼。九十個民間團體聯署反對政府有意大削綜援金,直斥政府此舉既不仁愛、也不公義;而逾萬名外籍家傭則發起大遊行,希望當局收回強徵外傭稅的計劃。董特首提倡的社會共融施政方針,在財赤下徹底摧毀,如何平息民憤才是特區政府首要解決的頭痛問題。 記者:謝明明、譚暉、盧文烈
【本報訊】九十個來自社福、勞工及宗教等不同界別的民間團體,聯署反對政府擬削減綜援金百分之十一點一,直斥政府為解財赤問題而犧牲弱勢社群利益,為喝止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下月五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向窮人開刀,團體將於下周日(三月二日)發起千人大遊行抗議。有消息指,當局考慮到社會對公務員減薪的回應後,行政會議將於明日再討論削減綜援金方案,考慮將實施日期由原定的六月推延至十月。
各民間團體的代表昨聯合舉行記者會,其中五十人穿上黑衫,背後的布景橫額上以膠布貼了打上交叉的「仁愛」及「公義」字眼,數名代表輪流發言,炮轟政府欺負弱勢社群。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席張國柱表示:「如果向弱勢社群開刀,邊有仁愛同公義呢?呢個係政府幫我哋打嘅交叉!」
群福婦女權益會發言人廖銀鳳激動地說:「政府經常叫我哋自我發展,自我增值,但我哋嘅小朋友連自我增值嘅機會都冇呀,何況係大人呢?」
樂施會總幹事莊陳有憤然指摘:「(綜援)減百分之十一點一,實際減三至四百蚊左右,只係中產人士一餐商務午餐嘅價錢,咁又何必咁對待最低層嘅人呢!」他批評政府面對財赤便「騰晒雞同驚青」,「驚到」向弱勢社群開刀,「政府一方面話要社會共融,但另一方面政府又製造各階層分化。」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羅致光指出,統計處資料顯示,九九年至○二年間,綜援物價指數的累積減幅只為百分之五點一,並非政府聲稱的十一點一;而當局過往多次承諾,不會追討過往綜援的額外加幅,連特首董建華往探望老人家時,也叫大家「信我啦」,他直斥政府食言,破壞承諾。
有政府消息人士向傳媒透露,行政會議原已於上周的會議同意按通縮削減綜援百分之十一點一,但鑑於公布公務員分期減薪後的社會反應,明日舉行的行會需跟進討論綜援問題,考慮是否將實施日期由原定的六月推遲至十月。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拒絕評論上述消息。
行會明日預計會一併討論公務員分階段減薪安排,商界繼續要求政府一視同仁,分期加稅,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海泉昨指,若增加利得稅速度太急,會削弱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及區域總部的吸引力;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贊成分階段加利得稅,百分之一至二的加幅可以接受。
立法會會計界代表李家祥表示,公務員分兩年減人工,未能即時減輕政府財赤,有關處理方法,會令國際金融界質疑是否合理。
行會成員兼民建聯主席曾鈺成贊成,除公務員減薪外,提高利得稅及削減綜援等,亦可分期執行,盡量減低有關人士所受影響。
不過,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稱,政府早料到公僕分階段減薪會引起不同界別要求爭取同樣待遇,但他坦言,政府無可能達致完全公平,他不擔心這會影響政府的管治威信,特區政府只要能得出一個於未來幾年解決財赤問題的方案,反而可顯示管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