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周,收費電視新聞再鬧得沸沸揚揚,最大宗的莫過於電視廣播旗下銀河衞視引入外資Intelsat的公布,據悉Intelsat將有數億設備和現金投入香港市場,此乃近年罕見外資進軍香港媒體市場的個案,政府投資推廣處可以飲得杯落,主管廣播政策的官員亦可鬆一口氣。讀者還記得2000年政府發出5張收費電視牌照,曾信誓旦旦的說香港市民可以有過百條電視頻道作選擇,但結果有數家取得牌照後仍退出市場,假如銀河也因找不到新股東而退出的話,政府車大炮的記錄又多一記。
說到Intelsat,據筆者所知該公司歷史悠久,一直經營衞星網絡通訊,對象是大型企業和電訊公司,未聞有經營內容和零售業務,相信今次破格志不在小小的香港市場,乃垂涎中國的媒體市場。隨着中國履行WTO承諾,媒體市場開放,衞星廣播爭取落地權是重要一着。未來電視廣播和銀河衞視的中國策略,值得市場關注。
究竟香港可以容納多少個收費電視商?筆者相信,其實關鍵不在經營商數目,而是具吸引力的內容有多少。試想,一個已經有免費電視服務,甚至已選用有線電視的用戶,有何誘因轉用銀河?如果單以現市況而言,體育、24小時新聞和娛樂是必須和關鍵的內容,銀河衞視因為電視廣播的關係(雖然是arm-length,但仍然是關係),新聞和娛樂皆是強項,但要客戶因這兩項內容,棄有線投銀河,也並不容易。
體育卻可作搶客的賣點,所以銀河一定會爭取獨家體育內容,如足球和籃球的節目作主力。色情內容對收費電視來說也是十分重要,不過礙於道德和形象,相信不可能拿來作賣點。
在競爭的形勢下,具規模的收費電視商可開發針對特定客戶群,或者屬於較小眾的中產趣味內容。相對鋪網入屋,衞星廣播經營成本較低,假如找到好的小眾內容,亦不失為吸納新客源的方法,間接令香港視像內容製作行業多一條出路。
另外,年前不少人倡議設立公眾頻道,現時政府眼見電視業有些起色,電影業進軍國際的聲勢,加上大力催生所謂創意工業,公眾頻道此議應重上議題。
另一宗有關廣播業的消息,是城市電訊聲稱會透過網上廣播開拓收費電視業務。由於政府在數年前曾以網上廣播在技術上未及傳統電視,因此沒有納入規管,所以原則上城電毋須領牌,令不少人認為對現有持牌商不公平。
政府承諾會檢討此事。網上廣播無論在普及和影像質素上,仍未及傳統電視,但從規管角度,既然同樣是在香港境內提供的「電視」服務,不受規管實在說不過去。筆者相信,政府多年前沒有把網上廣播納入監管範圍,最大可能是不懂如何監管,諸如伺服器設於境外等等問題。其實,政府可以要求所有在港宣傳和推廣收費電視服務的公司領牌,而不管其內容確實儲存在哪處。不過,要有效執行此議,人力要求也不少。
電郵地址: